当外卖骑士写诗、弹《致爱丽丝》时,他们在想什么

时间往前推五年,外卖员王计兵和李瑞丰,绝想不到他们会作为千万外卖骑士的代表,以时尚大片的形式,出现在各大城市的户外大屏上。

作为全国首批拿到淘宝闪购新制服的人,穿上的那一刻,王计兵只觉得内心情绪翻涌,李瑞丰则坦言“几十年都没拍过明星照了”。

他俩一个喜欢写诗,被称作“外卖诗人”;一个热爱音乐,曾和郎朗一起弹钢琴。他们都曾登上过各大媒体或热搜。但人们普遍追求稀奇,津津乐道于身份反差,很多人在潜意识里,离不开对外卖工作的“看不起”,他们抱着种种猎奇心态审视,而不是一种平视。

现在,平台启动外卖骑手职业变革,他俩有了同一个新名字:城市骑士。当打工人们在忙碌的螺旋中,把生活过成格式时,这两位不在格子间的外卖骑士,反而试图在马路上发现职业和生活的意义。虽然工作首先是生计,但不止于生计。一份人们愿意投身其中的职业,应能撑起更多的梦想和热爱。

作者/许桑

编辑/雪梨王

“文学,已经被压缩到非常危险的境地了。”外卖“小哥”王计兵说。

他穿着外卖服,有些许不合年龄的羞怯。57岁,一个被人喊“外卖小哥”,会觉得有些别扭的年纪。

王计兵还有另一个身份——诗人。自2018年成为一名外卖骑士后,他已出版了5本诗集。许多句子的灵感,来自送外卖的路上。

他喜欢抢远程单,虽单价更高,但有时一单要跑一个多小时,回程总是空单。这在跑单多的老骑士眼中“罪大恶极”:浪费电、浪费(抢单)波次、浪费午/晚高峰……浪费生命。

很多骑士追求“跑近单”,在自己熟悉的商圈里。熟练的小哥只消看一眼订单,就知道商家的地址、出餐速度、电梯堵不堵。他们在此基础上规划自己的送餐路线,在高峰时段全程处于跑单状态,实现送餐效率最大化。

王计兵的远程外卖单,通常在10公里以上,终点往往陌生。没见过的小路会刺激他的灵感,下一个拐角后,有怎样的风景,他不知道,因此一路上都心存期待。

骑士们普遍忌讳的“空单回程”,他更喜欢。漫长的回程路上,没有倒计时,没人催单,也不会有新订单涌入。“有单,没单,心态是不一样的。”

最好是在夜里,最好连路灯都没有。他松弛到了底。

万籁俱寂时,身下的电瓶车就成了骏马。

“信马由缰,像有了翅膀。”他说。

自由是土壤,诗在此生长。

日常生活的肥皂泡

这是王计兵在昆山送外卖的第七年。

他习惯在跑远程单的路上捕捉灵感,然后对着手机念出自己的诗。晚上,他回到自家的杂货铺,把语音整理成文字,录入电脑。

如果没带回来几句诗,这一天,他便会感到失落。

送外卖前,王计兵去过许多地方,干过许多职业,有过许多梦想。

他在武校待过两年,曾想着当一名专职教练。后来在工地上,他想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工。开始写作了,他又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19岁那年,他想象自己站在脚手架上,对下面的工友喊“再来块砖”,他们把砖头抛上来,他熟练地接住,然后开始砌墙,砌得又快又工整。

“做一个好的建筑工,是一个最低的人生梦想。”他说,“但连这个也没能实现。没有师傅带我,小工永远是小工。”

他自嘲:“梦想容易破灭,像肥皂泡,破了一个,我再吹一个。”

在工地宿舍里,他开始试着写作。他喜爱余华,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完成自己的长篇小说。但很快,他又自感无法驾驭。

在他看来,诗是烟花一闪,散文是一挂鞭炮,而长篇小说则是宇宙大爆炸,要复杂得多,关乎终极命题。他只能先放放烟花,在枯燥的生活中聊以自娱。

在诗的世界之外,生活依旧继续。王计兵的人生轨迹和很多人无异:他娶妻生子,养家糊口。时光平淡过去,日子一直艰难。

没有文凭的他,拾过荒、摆过摊,最糟的时候,一家人住在废弃河床上搭出的木板房里。好不容易和妻子在昆山开了一间杂货铺,生意却并不好。生活一度山穷水尽。

妻子曾是他唯一的读者。但拮据的日子,总会逼着人务实。“我知道他赚不了大钱,他太善良,没有坑人心。”她的要求并不过分,“我只要家里能温饱就行,家里一地鸡毛的时候,他写东西我会不高兴。”

这是一个朴素的常识:穷人应该关心下一顿饭,而不是去放烟花。

王计兵自知理亏,于是他偷偷“放”。他开始把诗写在手上、衣服上、纸箱上、进货单上。

一次,女儿回来说,爸爸趴在纸箱上写东西。“问他,他不承认。”妻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没有不良嗜好,我就权当他偷偷抽烟喝酒了。”

他利用每天接送孩子上下课的间隙,钻进路边直径2米的水泥管里。厚重的管壁有回声,他在水泥的包围下,独自读诗,给自己听,悼念又一个破灭的肥皂泡。

王计兵不知道,在距离昆山300公里外的横店,一个叫李瑞丰的外卖员也做着类似的事。

每天早上8点,李瑞丰来到公园里发声练歌,一直练到9点半,才开始接单送外卖。他只跑午高峰和晚高峰的单子,赚得温饱之后,他要把剩下的时间留给音乐。

音乐是李瑞丰从小的梦想。艺校毕业的他,退伍后被分配到油田工作。

在油田,12缸的发电机组在耳边发出巨响,他依旧戴着耳机哼歌。对李瑞丰而言,工作的目的很单纯:攒钱买乐器。第一个月工资,他用来买了电吉他。

他并没有在这份安稳的岗位上待太久。25岁那年,他的女朋友跟人跑了。“我问她对方是谁,说是个城管。我寻思怎么还能跟城管跑了呢?原来他爸是厂长,我就没话说了。”

经此一事,李瑞丰笃定“钱更重要”。在“谁都不愿从油田出来”的环境里,作为一个油田子弟,他亲手砸了自己的铁饭碗。

离开油田后,李瑞丰来到北京,混迹生意人的圈子,音乐逐渐淡出了他的生活。只是偶尔,他会在KTV里回味一下音乐的魅力。但KTV里的经历并不总是愉快。

一次,他深情演唱了一首张学友的歌,但包厢里没有一个人认真听,人们不是在玩骰子,就是在聊天。但随后,一位有钱的朋友随意唱了首《葫芦娃》,反而赢来了满堂喝彩。这让他备受打击,也再次加深了他的信念:“只有钱最重要。”

后来的日子里,李瑞丰全力“搞钱”,在潘家园做起了文玩生意。时值2013年微商兴起,他迅速尝到了财富过山车的滋味。

第一年,他花30万买了辆宝马。第二年,他在河北买了房。第三年,炒房遭遇烂尾楼,旋即破产。此后他还尝试过在唐山包海做水产养殖,赔得只剩一箱虾;又去广西卖了三年水果干果,最终辗转来到横店,成为芸芸群演之一。

起初,他演各种走路的百姓和小兵,台词不外乎“嗯”、“啊”、“是”。后来,他好不容易接到了一个有完整台词的角色,在《宝莲灯·浮尘幻灭》里扮演地藏菩萨座下神兽——谛听,台词是:“菩萨,他们到了。”

〓 右一为李瑞丰饰演的“谛听”。

正当李瑞丰以为自己的演艺生涯即将有起色时,浮尘幻灭。那一年情况突发,横店的所有剧组都停工了。横店的众多群演进退失据,没有人知道何时才能再开张。

一开始众人都选择等待,李瑞丰也不例外。他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是个玩音乐的,就算饿死,我都不会去打工。”

但很快,他意识到“再这么等下去就饿死了。横店的群演们天天说梦想,梦想是要有,但我得先吃饱饭。”

那一年,李瑞丰36岁。他的肥皂泡破灭了。

他没有文凭,没有人脉,也没有钱,身上只剩下一台手机,选择并不多。

“最好的职业”

李瑞丰花300元租了辆二手电瓶车,开启了他作为外卖员的第一天。他为此还发了条朋友圈,一位老家的朋友留言:你怎么干这个了?多丢人啊。

第二天,他去剧组送餐,在电梯里撞见了认识的导演和演员。对方眼神闪躲。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好像真丢了脸,索性没打招呼。

第三天,他走进一家小馆子吃饭。只因为中午1点到2点间,骑士就餐可以打七折。多年过去,他依旧记得,那天中午的两荤一素原价21元,打完折不到15元。李瑞丰一边吃着,一边掉下了眼泪。

他想起在北京得意的日子里,一顿饭总是不低于1000元。这一刻,这个在世俗意义上陷入失败的中年男人,突然很想念音乐,想念贝多芬和莫扎特。

时隔多年,他再次想回到音乐里寻找慰藉。这天,他写下了一首歌:这样的生活/过了一天又一天/我骑着单车/从早到晚看陌生的脸/现实与梦想夹在中间/生存才是关键……

次日,他又来到这家小馆子吃饭了,还把朋友也叫上了。“因为真的便宜。”他说,“后来吃得多了,心态就转过来了。”

在昆山的王计兵,在生活的缝隙中,也成为了一名外卖骑士。

他很快发现,自己在送外卖这行里并不合格。他每天起来,要先打理杂货铺,然后再花2个小时专事阅读。直到10点半或11点,才赶着午高峰出门送外卖。

同一时刻,熟练的小哥们已经跑完了一波早高峰,完成了20个订单。这大概是王计兵这个新手一整天的量。

有一天,王计兵完成了30个订单,他颇有些自得。正巧一个年轻小哥来店里买东西,他便骄傲地告诉了对方。不曾想对方笑道:“一天30个单,你还跑什么外卖?”

王计兵这才知道,那些小哥的能力大得吓人。但他并不以为耻,“承认自己的能力没有别人强”。

他的单量在外卖员中一直处于偏低的区间,就算后来熟练了,一天平均也就30单左右。

昆山的小哥每个月收入能达到八九千,熟练的“单王”们几乎每个月都能拿到12000以上。相较之下,王计兵每月跑外卖的收入只有6000。

“一天200不少了。”他对此颇感满意。中等的收入,自由的放空,他感到自己的一部分回来了,跑外卖,成为他做过的“最好的职业”。

这份收入虽不多,但着实舒缓了紧张的家庭财政,还带来了另一个副作用:王计兵不但没有中断写诗,送外卖之后反而愈加高产。

比起他此前做过的捞沙子、收废品、建筑等工作,这份工作少了一点折磨,多了他最看重的自由。尤其是他津津乐道的远程单,最远的一次是个帮送单,他从昆山一直骑到了上海虹桥,全程46公里,他当时开心极了。

虽然和其他工作一样,他也曾在送外卖过程中受过委屈。但他能将所有感受,都转化成诗。而这些诗,让他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一天夜里,王计兵去商户取餐,电瓶车停在路边,钥匙没拔。一名交通协管员直接骑走了他的车,王计兵在后面追了一路。对方停车后,又给电动车上了一把锁。交完罚款回来,已经过去了48分钟。餐品还全在车里,订单早已超时了。王计兵只得一一联系顾客,再自己买下全部外卖。这个夜晚,看着满车餐品,他情绪低落,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站在路边,写下一句:我时常万念俱灰。

又站了一会儿,他看见一群刚下夜班的农民工,他便将这些餐品分给了他们。“他们向我道谢,和我说话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好了起来。”

餐品都被领走后,他又坐在电瓶车上写道:

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

这句诗,后来王计兵用在了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用来给王菲的歌报幕。

昆山通往张浦工业区的一条乡间小路,王计兵最喜欢走。他的许多诗便是在那儿写成。每次一有灵感,他就用语音记下一句。他的诗中常出现麻雀,它虽普通,但自由。王计兵形容送外卖的自己也像一只低处飞行的麻雀:“只不过它用翅膀,我用电瓶车。”

那条小路从田间穿过,是条近道。一天夜里,他在这条路上遇见了一位女骑士。她平时并不走这条路,因为没有路灯让她害怕。那次大概是快要超时了,她硬着头皮上了这条小路。起初,她在王计兵后面,看到他后,便加速和他平行行驶。

“她应该是让我给她壮胆,但我们全程没有一句交流。”王计兵说。

现代诗与交响曲

开始送外卖的那一年,是王计兵命运的转折点。

那些在路上创作的诗,有好几首成了他最受好评的代表作。从那一年开始,他的稿费大幅提高。一家人原本紧张的生活也终于得到了喘息。

王计兵一直是个寡言的人,甚至有些社恐。他认为送外卖改变了他的写作思维。“过去,我是在房间里推开门窗看世界,以我自己的视角。”他说,“现在,我是用别人的视角看。”

“最好的职业”,这对送外卖的李瑞丰来说,同样适用。

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他每天能跑到40多单,并完成了自己定下的了目标:一天最少要赚200。

200元虽不多,但足以覆盖吃饭和房租。“当我够生活了,我就可以研究别的东西了。”他说。

李瑞丰开始每天早上去公园练声,重新找回音乐。一天,当他送餐去医院时,看到医院大堂有台钢琴,忍不住手痒。

“那是台三角钢琴,我看见的机会都不多,更别说弹了。”

于是,在征得医院工作人员同意后,他坐下弹了一曲《致爱丽丝》。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上一次弹钢琴,他还是在艺校里。那一年,李瑞丰20岁,对未来充满期待,认定自己就是玩音乐的命。没想到再次碰触钢琴,已经过了16年。

围观的路人忍不住问他:钢琴弹这么好,跑外卖可惜了。

“不可惜。”李瑞丰说,“就因为跑外卖我才有钱吃饭,才能坐在这弹这个。”

当天晚上,李瑞丰就接到了站长打来的电话,问他是不是上医院弹钢琴去了。他心里一惊:我没超时啊,不能给我差评吧?

后来他才知道,当天他演奏的视频上了热搜。此后几天几夜,他的电话没消停过,甚至受邀与郎朗同台演奏,弹了一首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走红”后,李瑞丰继续在横店送了近三年的外卖,后来又先后去了上海和无锡,送外卖同时在自媒体分享生活和音乐,加上卖货的收入,他的生活逐渐好转。

“做外卖骑士的好处,就是我可以到任何一个城市活下来。这很重要,我不会被框死在某个地方。”他说,“跑外卖虽然赚得不多,但有了这个底子,我才能去做更多事。”

送外卖对他,也是放空大脑的仪式。“我需要让脑子静一静,没人打扰。包括写歌,包括音乐,跑单的时候,我就真的放空了。”

王计兵的稿费收入,也早已超过了他的跑单收入。他正处于人生写作的爆发期,他依旧享受着远程单路上的灵感,并且不打算改变。

在诗歌圈子中,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他能在诗歌上崭露头角,全凭“外卖骑士”的标签。他曾在参加一个诗歌活动时提及,自己喜欢诗人胡弦的《空楼梯》。现场有人嘲讽道:你,还能读懂胡弦?

对此,王计兵颇为坦然。“我能理解他们,我不否认这个标签。”他说,“如果一位报社或出版社的人写出同样的诗,或许不会像我一样有这么大的反响。”

他将批评和嘲讽视作鞭策,“但我会写给你们看,我要用时间来证明。”

他知道,在大众眼里,外卖骑士带着“底层劳动者”色彩。“当我们说‘底层’的时候,往往是把自己定位在‘高层’,带着一种孤高临下的目光。”

这是这个行业多年来被贴着的标签。在他看来,被标签化也没什么不好。“感谢每一个标签的托举。我要穿着贴满标签的制服,走得更远。”

王计兵说,骑士这份职业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平视。上千万人从事着这份职业。千万人认认真真生活,但也习惯了误解和沉默。

学习这份职业,理解这份职业,享受这份职业,表达这份职业,这是王计兵在送外卖中发现和在做的事。

这份职业,也走到了一个路口。8月25日,他和李瑞丰换上了城市骑士的制服。淘宝闪购、饿了么把这件新制服,作为对千千万万骑士的致敬。同时宣布的还有,对骑士社保补贴扩展至全国,加码激励爱心善举,专项支持骑士及子女就医就学等等。

〓 穿上新款秋季骑士制服的李瑞丰

〓 穿上新款秋季骑士制服的王计兵

一份好的职业,应该能让人们愿意投身其中,并撑起人们更多的梦想和热爱。

“当我们穿上这身外卖装,我们就从一个一个的我,变成了我们。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荣辱与共。我们要把这份职业做成我们的光荣。”王计兵说。

《致爱丽丝》之后,李瑞丰就没有放下他喜欢的音乐。就在8月24日晚,他还站上了杭州西湖边的舞台,和乐队一起面向数千人演唱,“表演的感觉真爽。”

〓舞台上的李瑞丰。

外卖骑士可以送单到60岁,王计兵还能再送三年。他已经为自己定下了未来的规划:今明两年各出版一本散文集。等到不能再送外卖的时候,他打算静下心来,写一部长篇小说——那是他始终未了的心愿,也是最终的梦想。

灵感总是稍纵即逝。王计兵记得,有一次,他送餐给一位顾客,没有超时,但对方关门声特别响。他猜测或许对方只是正好在生气,那一刻他突然有了灵感,急忙跑下楼,到外卖箱边拿起纸笔,可这时灵感又消失了。为了找回感觉,他假装再次送餐,走回那扇门前,没有敲门,就这么来回走了三趟,依然找不到刚才的感觉。

最后他走下楼,浑身是汗,写下一句:诗歌是个体力活。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凤凰WEEKLY」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 为了更好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时尚   爱丽丝   外卖   骑士   小哥   职业   昆山   梦想   音乐   灵感   肥皂泡   电瓶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