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月涌,天地同悲——写在毛泽东同志逝世四十九周年之际
一
洞庭波涌,君山含黛。九月的潇湘大地,总被一层肃穆的雾霭轻轻裹住。当暮色漫过橘子洲头的浅滩,我仿佛看见那个伟岸的身影仍立在船头,目光穿越八百里烟波,望向更辽阔的山河远方。四十九年前的今天,一代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但他的精神却如岳麓山上的枫叶,经霜不凋,在岁月的淬炼中愈发红艳鲜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这份精神传承的重量——它是南湖红船上的星火,是长征路上的草鞋,是天安门城楼上的宣言,更是新时代党员肩头的使命。
二
韶山冲的晨曦总来得格外温柔,青石板路上的露水,还浸润着少年毛泽东踏过的足迹。他曾在这里牵着牛绳读书,在池塘边与小伙伴们争论天下大事;那口老井的水面,至今仍似能映出他俯身打水的清瘦倒影,井水清甜如昔,仿佛还留存着他对这片乡土的滚烫深情。1925年,他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宗祠里点燃的那盏油灯,昏黄却坚定的光,照亮了无数贫苦农民蒙尘的眼睛。如今,当我站在宗祠斑驳的标语前,指尖抚过褪色的墨迹,仍能触到那份炽热的信仰——这正是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原点。正如他在《七律·到韶山》中所写:“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火种,早已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
三
秋收起义的号角声,仿佛还在历史的耳畔回荡。那个常穿粗布长衫的书生,毅然放下手中的笔,握紧了反抗的枪。他带着一群衣衫褴褛却眼神坚毅的农民,在湘赣边界的崇山峻岭间穿行。井冈山的翠竹见证了他的智慧与勇气,黄洋界的炮声隆隆,宣告着革命的火种已在绝境中扎下根,再也无法扑灭。长征路上,他在马背上写下“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诗篇,用双脚丈量过两万五千里的枪林弹雨与雪山草地,把革命的种子,一路播撒在每一寸走过的土地上。作为党员,我们永远记得:革命不是书斋里的空谈,而是以血肉之躯践行信仰的征程。从“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的纪律严明,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远见,毛泽东同志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
四
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声宣告,让沉睡百年的东方古国骤然沸腾,让世界为之瞩目。毛泽东站在红日初升的晨光里,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一刻,金水河畔的杨柳轻轻摇曳,像是在为新生的共和国起舞;他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猎猎作响,如同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驮着中华民族积压了百年的希望与梦想,终于冲上云霄。当我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时,总会想起这历史性的时刻——我们接过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沉甸甸的承诺。正如《东方红》所唱:“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份承诺,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五
中南海的菊香书屋,是他晚年最常驻足的地方。案头的《资治通鉴》被翻得卷了边,书页间还留着他批注的痕迹,毛笔字迹依旧苍劲有力。他在这里接见外宾,纵论天下大事;在这里伏案批阅文件,为国家的发展、百姓的生计殚精竭虑。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让病中的他悲痛万分,颤抖的双手握着笔,指尖凝着对百姓的牵念,写下“救民于水火”的批示。当工作人员端来一碗他爱吃的红烧肉时,他却轻轻摇头:“留给受灾的群众吧,他们比我更需要。”这让我想起入党时的承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伟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公仆情怀。他的清廉家风,如“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的原则,更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榜样。
六
四十九载春秋流转,韶山冲的杜鹃岁岁绽红,又随季候轻落。人们依然记得他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踩着旧布鞋的模样,记得他蹲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拉着家常、询问收成的场景。他的诗词被谱成歌曲,在大江南北的田埂上、校园里、军营中传唱;他的思想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始终照亮着中国前行的道路。在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年轻的学子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实践论》《矛盾论》里的真理;在深圳的改革开放纪念馆,人们驻足在展窗前,静静观看毛泽东关于“自力更生”的论述。作为党员,我们深知:理论的光芒只有照进实践,才能真正焕发生机。正如他所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不仅是过去的精神,更是新时代的指引。
七
今夜,我站在岳麓山顶,望着山下万家灯火闪烁如星。湘江的水依旧滔滔东流,带走了岁月的尘埃,却带不走亿万人民对他深深的思念。他是韶山冲走出的农家子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舵手,是人民心中永远温暖的红太阳。他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奋斗到最后一刻的一生;他的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矗立在亿万人民的心底。当我在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敬献花篮时,耳畔回荡的不仅是《东方红》的旋律,更是亿万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我们肩负的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八
秋风掠过橘子洲头,送来桂花的清甜芬芳。我仿佛看见毛泽东又站在那里,依旧是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模样。他的目光穿越时空,注视着今日之中国:高铁飞驰如电,掠过平原与山谷;航母劈波斩浪,守护着碧波万里的海疆;神舟飞船翱翔九天,在浩瀚宇宙中留下中国印记。这国泰民安、山河锦绣的盛世,恰如他当年所愿。我们不会忘记,是他带领中国人民从苦难中站起来,挺直了民族的脊梁;我们更要铭记,沿着他开辟的道路,继续奋勇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前行。作为党员,我们是新时代的答卷人,必须用实干书写无愧于先烈的篇章。正如他在《沁园春·长沙》中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们的回答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九
月涌韶山,天地同悲。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怀着最崇敬、最感恩的心,向毛泽东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他的精神,将永远像一束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韶山的明月,永远照亮我们的征程;愿伟人的思想,永远指引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此刻,我站在党旗下庄严承诺:继承伟人遗志,牢记党的宗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
十 党员心声
站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指尖轻触青砖墙面上的斑驳痕迹,仿佛触碰到历史的温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韶山开展“砺初心 筑清风”主题党日活动时,我们重温入党誓词,聆听党校老师讲述毛泽东同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故事——秋收起义后,他亲自制定“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的纪律,甚至拒绝房东送的红薯,坚持付钱。参观廉政教育展览时,我们看到毛泽东同志穿过的补丁衣服、用过的粗瓷碗,深刻体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以伟人精神为指引,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挥洒汗水,在服务群众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时代绽放光芒。这,就是我们对毛主席最好的纪念。正如他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将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