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到这个视频:
深圳一位初三女孩,在自己家楼栋门口,被同班男同学杀害。
更令人唏嘘的是:女孩的父母,曾无偿接送这个男孩3年。
不敢想象,这位女孩的爸爸妈妈该有多伤心,自己好好闺女突然之间就没了。
虽说这样极端案例是个别现象,但也让很多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
正如一位妈妈的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初中生都开始接送了?
我想,这也是原因之一吧,为了孩子的安全保障。
有一次下班路上,看见两个初中生不知道因为什么矛盾,一个把另一个照着肩膀踹了一脚。
我停下来看着他们,没有再动手的迹象就走了。
还有一次,路上初中学校门口,看见一个白白净净的女孩,穿着校服,吸着烟……
建议能接送孩子的父母,还是做到每天接送吧。
不单单出于安全考虑,除了保障孩子的身体安全,还有就是保障孩子不被同学影响,染上一些“坏习惯”。
一位朋友家的闺女今年上初中了,关于是否接送孩子?朋友和她老公之间难以达成共识。
她老公的观点很明确:孩子总归要长大,应该学会独立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而朋友则始终放不下那份牵挂,尤其当看到闺女每天早出晚归,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才能回家。上学路上穿过多个红绿灯路口,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
朋友表示:
自己家是女孩,接送孩子,对她而言,早已不只是出于安全考虑。
安全固然重要,但更让她珍惜的,是那每天上学路上短短10分钟的陪伴时光。
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压力不小,从早到晚,从课堂到作业,一整天都被学习填满了。
晚上回到家,除了学习、写作业、洗漱,就不剩下什么时间。
真正能让孩子放松心情、自由表达情绪的时间少之又少。
而每天接送的那10分钟,恰恰成了孩子一天中难得的情绪出口。
一位初中生妈妈说:我们崽初中的第一次家长会,校长就建议家长们接送不要开车。
选择走路、骑车,以此延长跟孩子的交流时间。
是啊!路上和孩子一起说说废话挺好的。
可能有人说,“初中生都十几岁了,应该独立了。”
这话没钱,让孩子独立确实挺重要的,但独立并不意味着要立刻切断所有的依靠。
因为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出:过渡空间理论。
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需要一个既非完全私密、也非完全公开的“缓冲地带”来释放动荡的情绪。
接送孩子的路上,这种不刻意的陪伴,正是这样一个理想场所。
接送孩子,不单单出于安全考虑,更在意的是,路上这10分钟能和孩子一起说说“废话”。
接送孩子,不是所谓的“溺爱”,而是一种有温度的守护,它给孩子传递一个“我在乎你”的信号。
尤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自我认同不稳固、情绪波大,父母的倾听和陪伴,比千言万语的说教更有力量。
当孩子主动和你分享各种无关紧要的小事,说明孩子对你完全信任了。
只有愿意和父母说“废话”的孩子,才是最健康的亲子关系。
接送的单程路,大概有10分钟的时间,看似八卦闲谈。
其实是想,更多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状态,同时让孩子从繁重的课业中,得到片刻的放松。
我家闺女也是的,好喜欢每天接她回来路上,听她叽叽喳喳地讲每天发生的事情。
放学路上的那10多分钟,成了她一天中难得的情绪出口。
我听着她的抱怨,适时附和几句,甚至和她一起吐槽某个“太严格”的老师。
我觉得这种轻松的亲子互动,比学习、比刷题重要多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时刻。
总之,孩子越大越需要这种放松的亲子时光。
让他们有安心的依靠,让他们只管去拼搏,大不了回到原点,至少我们依旧在,依旧爱你。
写在最后
最好的教育,存在于上学路上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聊里,存在于日复一日的陪伴中。
当然了,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有些父母确实因为工作原因无法接送孩子。
但如果有条件的话,我还是认为尽量抽出时间来接送孩子,哪怕只是偶尔。
因为接送孩子的那10分钟,可能是我们一天中唯一能真正“看见”孩子的机会。
其实,无论选择接送还是培养独立,真正重要的不是形式。
而是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心声你愿意听,他们的安全对你很重要,还有父母浓浓的爱。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