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折叠屏手机已成为各大厂商角逐的新战场。
作为行业巨头,苹果却在这一领域迟迟未能发力,而如今传出的首款折叠屏 iPhone 消息,却让苹果陷入了发与不发都尴尬的境地。
多年来,折叠屏手机市场蓬勃发展,三星、华为等品牌早已凭借多款产品在该领域站稳脚跟。三星早在 2019 年便推出了 Galaxy Fold,华为也于同年推出 Mate X,此后不断迭代更新,技术愈发成熟,产品覆盖范围更广。
反观苹果,从 2019 年获得可折叠屏幕专利开始,历经多年研发,首款折叠屏 iPhone 预计最早也要到 2026 年下半年才会面世。
据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已决定放弃自研折叠屏技术,转而采用三星显示的 “无折痕” 显示方案,并计划在 2026 年下半年量产首款折叠屏 iPhone。
尽管这一决策可能解决部分技术难题,但也意味着苹果在技术自主性上的妥协,且相比竞争对手,已在时间上落后甚远。当市场上的消费者早已对折叠屏手机的各种形态和功能逐渐熟悉并形成一定消费习惯时,苹果才姗姗来迟,想要重新吸引消费者目光、抢占市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
从成本角度来看,苹果折叠屏 iPhone 面临着巨大压力。
全球知名金融机构瑞银(UBS)的拆解报告显示,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 iPhone Fold 的物料成本(BoM)预计为 759 美元,尽管较三星 Galaxy Z Fold SE 的 790 美元低约 4%,但依然处于高位。为保证产品的高端品质,苹果在外壳与铰链上采用了更高成本材料,如航空级钛合金中框与液态金属铰链,单件成本较三星的铝合金 + 钢制铰链高出 15%-20%。
高昂的成本直接影响到产品定价。此前有消息称,苹果这款新机售价可能高达 2000 - 2500 美元,而瑞银预测其基础版定价或在 1800 - 2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3 万 - 1.45 万元),即便如此,这仍将是最昂贵的 iPhone 手机之一。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增加的情况下,如此高昂的定价无疑将许多潜在消费者拒之门外。然而,如果降低定价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苹果又需面临利润率下滑的风险,毕竟其期望通过折叠屏 iPhone 获取可观利润,报告预计这款折叠屏 iPhone 贡献利润率在 53% 至 58% 之间。
在产品创新方面,尽管苹果一直以来以创新著称,但在折叠屏领域,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目前已知的是,苹果首款折叠 iPhone 可能在屏幕技术上有所突破,展开后屏幕折痕将 “几乎不可见”,同时搭载自主研发的 “更高质量铰链系统”。
然而,竞争对手同样在不断进步,三星、华为等品牌的折叠屏手机在屏幕显示、铰链耐用性等方面也在持续优化升级,苹果的这些优势能否形成差异化竞争,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此外,折叠屏手机的软件适配至关重要。与传统手机不同,折叠屏在展开和折叠状态下屏幕尺寸和比例变化较大,需要软件系统能够智能适配不同形态,提供流畅的多任务处理和交互体验。苹果 iOS 系统在传统手机和平板上表现出色,但在折叠屏适配方面还需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优化。
如果软件体验不佳,即便硬件配置再高,也难以赢得消费者青睐。而目前苹果在人工智能助手 Siri 以及新推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等软件技术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存在漏洞和延迟等问题,这也为其折叠屏手机的软件适配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从市场竞争环境来看,折叠屏手机市场虽然仍在增长,但竞争已趋于白热化。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2024 年第四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 380 万部,同比下降 18%,尽管整体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但增速放缓,且各大品牌之间竞争激烈。三星凭借先发优势和广泛的市场布局,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华为则凭借技术创新和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2025 年以来华为折叠屏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至 73% 。此外,OPPO、vivo、小米等品牌也在不断推出新品,丰富折叠屏产品线,抢占细分市场。
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苹果折叠屏 iPhone 的销量预期充满变数。瑞银预计其首批产量将控制在 1000 万至 1500 万台之间,仅占苹果年手机销量的 5%-7%,这一预期相对保守。考虑到高昂的价格、市场竞争压力以及消费者对其产品创新的期待值,实际销量能否达到这一水平尚有待观察。若销量未达预期,不仅无法有效提振苹果的业绩,还可能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响。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