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收容所:没一个人被杀,没一个妇女被凌辱,拉贝如何做到?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日军南京大屠杀之时,拉贝领导了全面救助中国难民的工作。同时,在私宅的院子里,拉贝还精心呵护着一个不大的难民收容所。这里虽然也频繁受到日军骚扰,但是在拉贝的努力下,在难民收容所里面没有一个人死于日军暴行,也没有一位妇女受到凌辱。


相对于当时南京城内“地狱”般的惨状,这个难民收容所里虽然也生活艰难,却是日军暴行的狂涛骇浪下的“安全岛”。


1、拉贝收容所的缘起


1937年南京沦陷前,日军飞机轰炸时,在拉贝的防空洞里,除了他和他的外国客人外,还会来很多拉贝所不认识的人。前往拉贝家防空洞躲避空袭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拉贝必须建立规则,以照顾妇女儿童,维持秩序。

一天凌晨,拉贝在自家防空洞入口处贴出了一张大海报《致我的客人们和本洋行成员的通知》,用德文、中文和英文写:

凡经常使用我的耐轰炸的防空洞者,必须遵守下述规定,即应该让孩子们和妇女们(无论是谁)占用最安全的位子,也就是防空洞中间的位子。男人们只可使用两边的坐位或站位。

有违反本规定者,今后不得再使用本防空洞。

约翰·拉贝,1937年10月19日于南京

在防空洞里躲避轰炸期间,拉贝感受到了战乱中普通中国平民的无助。这种切身的体验,是促使拉贝下决心留在南京帮助中国难民的重要原因。

1937年12月12日,日军猛攻下的南京城已经岌岌可危。傍晚时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达了撤退命令。此时,很多部队已处于指挥不畅的失控状态,撤退变成了溃逃,南京即将沦于敌手。

当天,拉贝眼中的南京城,“炮弹和炸弹在不停地呼啸着,越来越密集,越来越接近。南面的整个地平线变成了火的海洋,到处是山崩地裂的声响”。街上到处是拖家带口、惊慌失措的难民,向安全区逃来。城内时时有炮弹落下,位于城西北方向的安全区离战线较远,也没有军事设施,虽有炮弹落入其中,还是要比其他地方好一些。


国际委员会此前计划设立了一些难民收容所,以接纳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拉贝私宅的院子,没有多余的房子用于安置,不适合收容大量难民,并不是计划中的难民收容所之一。

然而,随着战事的紧急,拉贝家院子里涌来了很多中国难民,他们想在这里寻求保护。起先,被激烈的交战所惊吓,一些难民跑来躲在防空洞里。随着街头局面混乱,拉贝关上了大门。但是,一些人翻过院墙,想躲进来。门外,妇女和儿童用力拍打着院门,哀求着想进来。“这种苦苦哀求我实在听不下去”,于是,拉贝又打开大门,将想进来的人全放了进来。防空洞已经挤满了,其他人就被安置在房子之间空地,以及房屋的旮旯里。大部分难民打开自己带来的被褥,露天席地而卧。

拉贝的院子里平撑着一面巨大的德国国旗,本来是作为对空识别的标志,防备日机误炸用的。这个地方被很多中国人认为是“防弹地带”,很多难民就在德国国旗下铺开被褥,睡在下面。

防空洞拉贝自己也进不去了。他戴着钢盔,“像只猎犬一样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在人群之间穿梭”,和中国助手一起维持着院子里难民们的秩序。当晚上拉贝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浑身的筋骨都在疼痛,我已经有48小时没合眼了。我的客人们也都睡觉了,办公室安置了30人睡觉,储藏煤的地下室安置了3个人,有8个妇女和孩子睡在佣人的厕所里,剩下的100多人分别在防空洞里,在露天,在院子里,在石子路上!”

本来,西方人认为日军是亚洲最现代化的军队,对日军的军纪存在着幻想。拉贝入睡前的最后一个念头也是:“最困难的时刻过去了!”

事实却是:灾难才刚刚开始!


日军没有带来西方人想象中的秩序,带来的却是恐怖和杀戮。安全区并不“安全”,日军的暴行层出不穷。由于西方人作为“中立的观察者”的存在,日军稍有顾忌,相对于城内其他地方还是要安全些。

安全区内的难民越来越多,拉贝家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不断有难民前来寻求庇护。每次为了让汽车出入,打开院门,就会有妇女、儿童涌进来,跪在地上磕头。她们请求拉贝允许他们在院子里露宿。拉贝认为自己狭窄的院子再也容纳不下更多的人了,但是面对跪地哀求的难民,也只能放进来。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发生,这个小院子里难民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12月24日,日本人要求安全区内的中国难民开始登记,发给“良民证”。此前,拉贝一直以为自己的院子里大概有350人-400人。然而,拉贝的助手韩湘琳准确统计后的结果是:“办公室和院子里投宿的人一共有602人(302名男子,300名妇女,其中有126名10岁以下的儿童,有一个婴儿仅两个月)。这个统计数字还不包括公司的14名职员、杂工和他们的家人,这样算起来总数约有650人。”

拉贝当时的院子大概有500平方米左右,拥挤程度可以想象。国际委员会检查过这个难民收容所后,觉得这里过于拥挤,建议迁移一部分人到其他难民收容所去,但没有人愿意离开。大家之所以愿意挤在这里,唯一的原因是有拉贝这个“洋鬼子”的存在。难民们希望拉贝能帮他们赶走残暴的日本兵。


2、保护难民的难度


德国其时是日本的盟国,拉贝的房子上飘扬着德国国旗,门口贴着德国和日本使馆的布告,但这阻止不了日本士兵的骚扰。在那些恐怖的日日夜夜,拉贝院子里的“妇女和儿童瞪着惊慌失措的双眼沉默地相互依偎在一起,一半是为了相互取暖,一半是为了相互壮胆。他们大家的希望是,我这个“洋鬼子能驱赶走凶神恶煞”!


面对拉贝家保护难民而紧闭的大门,日本兵曾试图撬开。12月20日,拉贝不在家的时候,日本士兵试图用他们的刺刀撬开包有铁皮的大门。他们没有得逞,但是门上的刺刀印和铁皮板被撬起来的小角却留下了证据。

铁门挡不住作恶的日本兵,更多的时候他们强盗般地翻墙而入。

一天晚上6时,当拉贝回到家时,几个日本士兵正爬过院墙。“其中的一个人已经脱下了军装,解下了皮带,正企图强奸难民中的一个姑娘。”拉贝走上前去,命令他从爬进来的地方又爬了出去。

12月23日,拉贝正在宁海路5号,国际委员会的总部工作。一个佣人跑过来通知拉贝,有一个日本兵闯入,正在搜掠拉贝的私人办公室,设法打开钱柜。当拉贝和另一名德国人克勒格尔开车赶回去的时候,那个闯入的士兵没法一个人打开钱柜,刚刚离开。他们正准备坐下来吃饭,又有3名日本兵翻墙进来,被他们呵斥,不允许这些日本兵从大门走,又把他们从墙上赶了出去。克勒格尔下午自愿留下来帮拉贝守着家。拉贝正准备出门时,又有6个日本兵爬上了围墙。

这些闯入者的目的是抢劫和强奸。当他们被拉贝抓住时,他们常常声称看见中国士兵爬进来了,他们进来是为了追捕中国兵。拉贝为赶走这些闯入者,还曾遭到日本兵亮出武器威胁。一个闯入的日本兵曾拔出刺刀对着拉贝。另一次,一个日本兵则拔出了手枪。这种情况下,拉贝都严厉呵斥,并把他的纳粹袖章举到他们面前,日本兵都会迅速放下武器,翻过围墙,“一溜烟地”跑掉了。

这样的情形每天发生,赶走翻墙而入的日本兵成了拉贝的例行工作。拉贝曾向一位日本大使馆的警官,抗议日本兵非法闯入的行为。这位日本警官“只是友好地耸了耸肩,事情对他来讲就算是解决了。”


确实,日本当局并不会严惩犯下各种罪行的士兵。

有一次,拉贝不在家的时候,一个日本士兵闯入。这个士兵在房子里到处追赶妇女。这时候,一位日本翻译官偶然来拜访拉贝,他拦住了这个士兵,并让他出去。事情就此了结,这个士兵并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另一次,一个日本兵企图强奸妇女,被拉贝和一个日本军官当场逮住,这个军官打了作恶的日本兵两个耳光,就放掉了。

在各国的军法中,强奸都是重罪,然而即使有西方目击证人在场的情况下,日本军官打上犯罪士兵两个耳光或者踢上两脚,就是很严厉的惩罚了。

日本士兵的犯罪受到了官方的纵容。

当难民离开这个小院子的时候,情况就很危险了:12月31日,拉贝院子里避难的两个男子出门,遭到了日本士兵的绑架,被逼着去为日本兵扛抢来的赃物。等中午拉贝回到家,其中一个难民的妻子跪下来求拉贝将他们找回来,否则这两个人会被杀。

拉贝就带着那名衣衫褴楼的妇女驱车出去寻找。经过拉贝和20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兵的交涉,将这两个人从这些不愿交人的日本兵手里要了回来。虽然这次救人成功了,拉贝还是将这两个人当众训斥了一顿,告诚大家不要轻易外出。


3、难捱的冬日


即使在圣诞夜、新年夜,拉贝也都是和衣而眠,并在自己的院子里配置岗哨。这些岗哨带着哨子,一旦有日本兵闯入,他们就吹起哨子,拉贝就会立即赶到,将日本兵赶走。拉贝还要照管整个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运转,当他不在家的时候,这个院子的情况就比较危险。

拉贝总是尽可能安排另外一名外国人守在这里,比如克勒格尔和美国传教士费吴生都曾帮着拉贝看守过院子。

日本使馆为“保护”这位令他们头疼的盟国公民,曾给拉贝配备了两名日本卫兵。

当天,两个日本士兵翻墙进入拉贝家的食品间,拉贝准备让那两个日本警卫去抓住闯入者。但是这两个警卫却找不到了。正当寻找警卫时,闯入的两个日本兵又从围墙上“一跃而出”。拉贝向日本人谢绝了派警卫“保护”他的建议,拉贝对付日本兵的办法是“汉堡人的特大的嗓门”:“滚——出——去,你们这些流氓,你们这些无赖!”


除了安全上提供保护外,拉贝还照顾起这些无助难民的生活。拉贝曾给他院子里的难民带来了60张草垫子。其时正值冬季,这些难民就用草垫子加上破门板等杂物在院子里搭起了小棚子,以御寒挡雪。

拉贝领导的国际委员会为院子里的难民提供粮食。这里每天从委员会领到3袋大米,一袋米约有300杯。成人每天2杯,儿童每天1杯。分发是无偿的。这个难民收容所的日常管理由拉贝的中国助手韩湘琳负责。韩湘琳同时也是安全区粮食委员会的主任,这个难民收容所的粮食供应要好于其他难民收容所。

以至于国际委员会检查时认为:“这个收容所的难民得到的大米份额明显比别的收容所的难民多。”领到分发的大米后,每个难民家庭自己做饭。因为难民的茅草棚非常矮小,且拉贝在院子里存放着很多桶汽油,为了防火,拉贝禁止难民在各自的茅草棚里烧饭,特地在院子里划定了两个生火烧饭的地方。

到了1938年的1月下旬,南京下起了暴风雪。生活在小茅草棚里的难民们的状况实在令人同情,“即使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之动容”。拉贝的院子已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泥潭。

每个帐篷和草棚的四周都挖了水沟,以便排除雪水。天气寒冷,难民们在草棚里生火取暖,这时拉贝也不再执行他的禁令了。虽然这增加了失火的危险,但简陋的草棚里难民们寒冷难耐。拉贝写道:“当我再看见低矮的草棚屋顶下生起明火时,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面飘着大雪…要想暖和一下,也就只好冒险了。”

为了改善难民的生活环境,拉贝从附近刚建筑一半的一栋新房子那儿“偷来”几千块砖头,在草棚之间铺了条狭小的步行道,以免走路陷到泥泞中。拉贝还安排在茅厕周围筑起砖墙,使这宿营地变得“雅观”一点。但是,整个南京城还处于日军暴行的蹂躏之下,这个小难民收容所的状况也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


为了给灾难中的难民们带来一些慰藉,一些希望,拉贝还在节日时给他们送出一些礼物。12月27日,拉贝想扮演一次圣诞老人,也就是给院子里的小难民们(共有126人)每人送2角钱,结果造成了拥挤的混乱状况。“看见抱着小孩的父亲们在拥挤的人群中有生命危险”,拉贝不得不停止发放活动。此时“大约只有80个-90个孩子领到了礼物”,剩下的孩子拉贝决定“抽空找出来”。

1938年1月30日,中国农历的大年三十。在两天大雪之后,雪开始融化。拉家的难民收容所成了一片沼泽。拉贝和韩湘琳凑了100元钱,分给了难民中最穷的100个人每人一元钱,“他们高兴得不得了!”国际委员会也同意给这个规模相对来说较小的难民收容所一笔5元钱的特别补助,用来买些做年夜饭的调味品。600人才5元钱,多了委员会也拿不出。此外每个人除每天配给的两茶杯口粮外,“还(偷偷地!)得到了满满一茶杯的米”。“就是这点儿馈赠他们已经感激不尽了”。

当拉贝为自己院子里的难民争得一份安全保障的时候,他感到非常高兴。1938年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这一天,拉贝非常高兴:“我得到了一份预料不到的再好不过的圣诞礼物,那就是600多个人的性命。”

日本人的“难民登记委员会”来到了拉贝家,开始对这里的难民进行调查登记。每名男子都被一个个叫到,登记按严格的顺序进行,妇女儿童站左边,男人站右边。拉贝拿出了雪茄和西门子记事簿招待负责登记的军官,使得进展顺利,没有人被拉出去。到12月26日下午,这里的难民登记工作结束了,甚至另外20个后来偷偷摸摸塞进来的人也拿到了“良民证”。

这些人都逃过一劫。在安全区内的其他地方,日军“清理”出来有两万人,一部分送去做劳役,剩余的被枪杀。


4、伟大的人格


1938年1月下旬,日军新任的南京警备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发布命令:要求难民区的居民必须在2月4日前返回自己家中,对于以后仍留在难民区的人将采取强制性武力措施。这个命令对安全区内的难民来说,不啻于是晴天霹雳,也使得国际委员会顿时紧张起来。此时南京城内的日军暴行并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离开安全区意味着被屠杀和强奸,而不离开又会招来日本人的武力驱赶。


到2月3日,日本人规定的最后期限即将来临,收容所里到处是悲哀哭泣的难民。拉贝院子里的70个姑娘和妇女双膝下跪,频叩响头,嚎啕大哭,令人可怜。她们不愿离开拉贝的院子,因为她们害怕遭到日本士兵的强奸。

从当时的局势看,这些妇女的担心是切实存在的,国际委员会每天都记录很多强奸案例。

她们不断对拉贝诉苦说:“你就像我们的父母,你保护我们到现在,可不能把我们甩下不管啊!如果我们受到污辱不得不死,那我们宁愿死在这里!”“这是恳切的语言。对这合理的诉说,我不能无动于衷”,拉贝允许她们留下,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离开了。

2月4日这天,拉贝亲自站岗,“我必须注视着自己的难民收容所”。“如果日本人强行闯入,我虽然阻挡不住,但我起码可以做一个目击者,观察事态发展以向世界通报。”

好在日本人也发现绝大部分难民都不愿意离开安全区。此时,英、德、美的多国使馆官员已经回到南京,日本人施暴将会被外交官目睹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日本人不得不放弃了武力驱赶的决定,默认安全区的继续存在。

灾难面前,西方人的无私帮助使他们赢得了中国百姓的尊敬。拉贝也不再被视为可怕的“洋鬼子”,拉贝看到院子里的中国人“像尊敬神祗一样”尊敬他。在拉贝院子里避难的人群中,有一个鞋匠。拉贝战前对这位邻居并无好感,觉得他要价太高,将给佣人的扣头也算在价格里面。

在南京沦陷后,这位鞋匠带着家人逃到了拉贝家里。一次,他帮助拉贝做了些皮具后,拉贝给了他一些钱,他又将这些钱默默地塞回到拉贝手里。通过拉贝的一个佣人,这个鞋匠说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收这些钱,他欠拉贝的太多了。


1938年元旦,当拉贝乘车回到住处时,人们“用欢迎国王的礼炮”迎接他。住在拉贝院子里的难民组成了夹道欢迎的队列,点燃了为庆祝新的自治政府的组成而从日本人那儿得到的许多鞭炮,向拉贝表示敬意。然后,600个人围着拉贝,向他三鞠躬,并向他献上了用红墨水写在白色包装纸上的新年贺信:“恭贺新年吉祥!亿万滚滚而来!”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历史   收容所   妇女   难民   日本   日军   南京   士兵   日本人   安全区   中国   防空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