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挝约乌县,可能很多人压根没听过,但这地方跟咱们国家的历史还真有扯不断的关系。
它以前是咱们西双版纳的一部分,后来被割让给了老挝,现在成了老挝丰沙里省的一个县。更让人感慨的是,那儿至今还有人说中文,甚至跟咱们丢了果敢这事儿也有瓜葛。
约乌县这地方,原先不叫这个名儿,它是西双版纳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包括勐乌和乌德这两个区域。
西双版纳在历史上一直是咱们中国的地盘,从元朝开始就有了土司制度,傣族土司在这儿管事儿,归中央朝廷管辖。
勐乌和乌德占地大概3000平方公里,人口不少,茶山连片,是傣族人的核心地带,日子过得还挺红火。
到了清朝,西双版纳属于云南管,地方上的头头叫车里宣慰使,基本都是刀氏家族的人。这家族从元代就当土司,到了19世纪末,掌舵的是刀承恩。
他是个有能耐的人,管得西双版纳井井有条,修水利、种水稻、办学校,还跟清廷关系处得不错,经常送茶叶、象牙啥的上去。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
19世纪末,欧洲列强开始在东南亚搞乱子。法国先是占了越南和柬埔寨,眼红老挝这块地儿。1893年,法国跟泰国干了一仗,把老挝抢了过去。
得手之后,法国还不满足,往北边瞄上了西双版纳。那时候清朝正乱得不行,内有太平天国啥的,外有列强欺负,国力弱得没法说。法国一看有机可乘,就开始找茬儿。
约乌县被割让这事儿,得从1895年说起。那年,清朝刚打完甲午战争,被日本收拾得够呛,签了《马关条约》,割了辽东半岛。
结果这事儿惹毛了俄国、德国和法国,这三国组团逼日本把辽东吐出来,还敲了日本3000万两银子。法国趁着这机会,顺手跟清朝要好处,说是要西双版纳的勐乌和乌德。
清朝那会儿啥情况?内忧外患,压根没力气跟法国硬碰硬。法国靠着枪炮厉害,直接把军队开到西双版纳边境,摆明了不给就抢。
清廷没办法,1895年6月20日签了《中法续议界务条款》,同意把勐乌和乌德割出去。7月19日,法国军队正式占了这块地,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么没了。
这事儿在当地炸开了锅。刀承恩带着几千民兵想去抢回来,可清廷怕跟法国彻底翻脸,下令不许动手。地方官还派人拦着,刀承恩只能干瞪眼。
那时候老百姓也急了,有人带头反抗,比如勐乌土司跟几个汉人一块儿筹划起义,可惜消息走漏,被法国镇压了。不少人没办法,干脆搬到云南勐腊那边去了,带着对老家的不舍走了。
为啥清朝这么怂?说白了,当时国力不行,打不过人家。甲午战争刚输,日本都欺负上门了,法国更不是省油的灯。清廷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这么把地儿让了出去。可这决定不仅丢了约乌县,还给后头的事儿埋了雷。
约乌县丢了还不算完,这事儿还牵扯出了果敢的悲剧。咋回事儿呢?得先说说清朝跟英国的关系。
1894年,清朝跟英国签了个《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里头说了,西双版纳是英国缅甸跟法国老挝中间的缓冲区,清朝不能随便让给别人。结果1895年,清朝把勐乌和乌德给了法国,英国一看,这不是违反约定吗?立马不干了。
英国那时候在缅甸站稳了脚,早就盯着果敢这块地儿。约乌县割让给了法国,英国就拿这个当借口,说清朝不守规矩,得赔他们点啥。清廷又一次顶不住压力,1897年2月4日签了《续议缅甸条约附款》,把果敢划给了英国。
果敢这地方,跟约乌县还不一样,它主要是汉人住的地儿,文化上跟云南连得紧。丢了果敢,当地人日子不好过,后来还引发了不少乱子。
所以说,约乌县的割让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先丢了自己,还顺带把果敢搭了进去。英国法国这两列强,一个比一个会算计,清朝愣是啥办法都没有。
约乌县被割让一百多年了,为啥那儿还有人说中文?这得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历史上,约乌县是西双版纳的地儿,住的多是傣族和汉族人。
割让之后,法国管得严,很多人受不了跑回了云南,可还有不少人留了下来。这些人里头,有汉族,也有跟汉族混得久的傣族,中文一直是他们日常用的语言。
法国殖民那会儿,没太管当地人说啥语言,他们关心的是收税、抢资源。后来老挝独立了,官方语言是老挝语,可约乌县这地方靠近中国边境,跟云南联系没断过。那些留下来的人,祖祖辈辈说中文,家里教小孩儿也是用中文,慢慢就传下来了。
到了现在,情况更有意思。约乌县大概有3万人口,里头有部分人自称“汉家”,只说普通话,不会老挝语。他们看中国的电视剧,像《西游记》《还珠格格》啥的,小孩儿从小就耳濡目染。
2006年以后,中老关系越来越好,中国在老挝开了不少中文学校,比如勐塞县的中文友谊学校,连约乌县的人都跑去学。教室里教汉字、读唐诗,中文在这儿又火了一把。
为啥中文没丢?一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习惯,二是跟中国的文化联系没断。中国就在旁边,电视、贸易、交流啥都有,当地人觉得学中文有用,自然就留下了。这也说明,割地是割地,文化这东西没那么容易割干净。
说到约乌县的历史,离不开两个人:刀承恩和李拂一。刀承恩是当时西双版纳的头头,19世纪末的事儿都落在他肩上。他不是啥坏人,反而挺有本事,修水利、搞教育,把西双版纳管得挺好。
1895年法国占了勐乌和乌德,他急得不行,带着民兵要去拼命,可清廷不让动,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地儿没了。后来他没放弃,尽力管好剩下的地盘,晚年还老想着失地的事儿,死前都叮嘱后人别忘了。
李拂一是20世纪的人,傣族学者,生在普洱。他研究西双版纳历史,写了好几本书,像《车里》《泐史》,里头详细说了约乌县割让的事儿。
他写的时候特感慨,觉得自己得让大家知道这段历史。后来他还推普洱茶,让这茶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他不是啥大官,但用笔留下了真相,死后被人叫“茶界泰斗”。
这俩人,一个是当时拼过命的,一个是后头记历史的,都挺让人敬佩。约乌县的事儿,也多亏他们,才没被彻底忘了。
约乌县和果敢的丢,搁现在看,是清朝那会儿国力不行惹的祸。列强欺负你,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啥,而是因为你打不过人家。
清廷那时候光想着息事宁人,结果地儿越丢越多,老百姓跟着遭殃。刀承恩想干点啥都没辙,地方上的人再拼命也顶不住大局势。
现在约乌县归老挝了,果敢那边也乱了好多年,这都是历史留下的坑。中文还在约乌县传着,说明文化这东西有韧性,可地盘没了就是没了,回不来。咱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得珍惜,别让老祖宗的教训白费了。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