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蝉鸣渐歇,秋风渐起,暑假的悠闲模式即将结束。对小朋友来说,小学是“背着书包去探险”;对初中生而言,开学是“告别暑假模式,切换成长频道”;对高中生来讲,新征程更像“攀登知识新高峰”。
开学不是手忙脚乱的“急转弯”,而是从容淡定的“新起步”。不同学段的孩子,该如何把放飞的心“拉回”课堂?别慌,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段的“收心”都有专属小窍门。8月20日,记者邀请中小学一线教育专家来“支招”,帮孩子们把心稳稳地“安放”回课堂。
小学:用“孩子气”的方式,把好奇装进行囊
“一年级的小朋友,就像要去参加一场全新的探险,家长要做的不是给他们讲大道理,而是帮他们把‘探险装备’准备好。”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创建办主任、教师蒋昀昙表示。
针对一年级新生,蒋昀昙认为,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节奏相对轻松、自由,而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规律。这时,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聊聊:“小学上课时间会比幼儿园长一点,你觉得几点睡觉、起床能让自己精神满满?”然后共同制定一个过渡作息表,比如提前15~30分钟入睡、起床,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上学用的书包、文具,模拟整理书包的过程,让孩子对小学的生活节奏有个期待和初步的熟悉。
一提到小学学习,有些孩子可能会害怕。蒋昀昙认为,不用急于给孩子灌输知识,当孩子表现出担忧时可以这样回应:“小学有好多有趣的新知识!你想不想认识更多的字,画出更漂亮的画?”共同列一个“学习愿望清单”,比如一起阅读有趣的桥梁书,通过游戏认识数字,用简单的实验了解科学小知识,把学习变成有趣的探索,让孩子从内心产生“我想学”的热情,比单纯的说教更能缓解孩子对学习的焦虑。
对于熟悉小学流程的学生,蒋昀昙建议,制定符合上学时间的作息表,适应开学节奏。同时,提前了解下作业是否完成,提前规划作业任务,避免临时抱佛脚。蒋昀昙建议,家长要每天抽出15—20分钟,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做好入学准备,比如准备学习用品、练字、看书,过程中不指责、不催促,专注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是建立信心的关键。
增加每天学习时间,从10分钟慢慢延长到15—20分钟。同时,要发现并具体表扬孩子的进步:“你握笔姿势比昨天更标准了,真棒!”“读故事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还能猜意思,太聪明了!”真诚的鼓励能让孩子更有动力,也更能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初中:收心是“慢调频”,一点一点找回频道
“暑假就像一场热闹的露营,现在该慢慢收拾帐篷了。”河南省实验中学年级长、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赵亮打了个比方,“收心不是猛地拽回来,而是像调收音机,一点点找到清晰的频道。”
家长要做“氛围魔术师”,别当“焦虑监工”。赵亮建议,家长朋友们不必急着催孩子赶作业,全家一起“微调”作息是个好办法:每天比前一天早起10分钟,晚上早睡半小时,一周下来就能慢慢贴近上学的节奏。
比如,孩子房间乱了,别急着催“赶快收拾”,陪他一起整理书本、擦拭书桌,弄完后给他一个击掌,“这书桌收拾得真整齐,看着就清爽”,比唠叨管用多了。晚饭后聊聊“暑假最得意的事”,让孩子自己数算“我学会了游泳”“看完了一整本书”,在回忆里找到成就感,比追问“作业写完没”更能让他平静。
学生要当好“情绪整理师”,赵亮建议,学生不妨试试“给假期画句号”:拿个笔记本写下暑假三件开心事,哪怕是“通关了一个游戏”“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再记一件小遗憾,比如“没去成科技馆”,写完就像卸下了包袱。提前把书包整理好,课本、文具摆得整整齐齐,就像对新学期说“我准备好了”。睡前把手机换成一本书,让大脑从“刷视频的热闹”切换到“读文字的安静”。要是还紧张,对着镜子笑一笑,说句“新学期我能行”,说不定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勇敢。
对于初一新生有哪些建议?赵亮建议,准初一的新生不用急着刷题,先去学校周边转一转,在附近的长椅上坐几分钟,想象一下“明天从这里走进校园”的场景。赵亮提醒:“初中和小学不一样,要学会自己安排时间,每天留半小时复习,养成读书、背诵的习惯。遇到难题别慌,试着自己拿主意,你会发现‘原来我这么能干’。”
高中:跨过“分水岭”,用规划稳住节奏
“高中就像爬更高的山,路变陡了,得提前看好路线。”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霞说,高中生收心的关键是“调整节奏、明确方向”,光靠“硬逼”可不行。
不少高中生开学后会遇到“小麻烦”:熬夜多了上课犯困,作业堆到最后慌慌张张写完,面对新课本觉得“太难了”。李霞建议,提前3-7天开始调整作息,每天早睡早起15分钟,就像给钟表上弦,慢慢找到规律。白天按学校时间安排学习,上午8点到11点专注看书、做题,远离游戏,让身体适应“学习生物钟”。
同时,李霞认为,家长不要搞“紧急刹车”,比如,开学前突然禁止所有娱乐,孩子容易抵触。多留意孩子的情绪,要是孩子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别批评“你怎么这么懒”,而是说“我知道你有点怕跟不上,咱们一起看看从哪科开始补”。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榜样,少在孩子学习时刷手机,陪他看看书、聊聊天,安静的氛围比唠叨更有力量。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可以趁着开学前的时间,复习一下初中的薄弱知识,适度预习高中课本,熟悉感能减少焦虑。每天留半小时运动或看纪录片,张弛有度才不会太累。
李霞特别提醒道,高一新生尤其要注意“心态归零”:“高中汇聚了各地的优秀学生,别因初中成绩骄傲,也别因暂时落后自卑,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积极参加新生活动,熟悉校园里的教室、操场、社团,提前了解新高考选科政策,这些准备能帮你更快融入高中生活。”
从背着小书包的懵懂,到面对课本的沉稳,每个学段的“收心”都是一次成长的蜕变。
正如河南省实验中学老师赵亮所说,开学最棒的状态,不是“收得紧紧的”,而是像春风吹过麦田——轻轻晃动,慢慢挺直。“家长少点焦虑,孩子多点从容,新学期最动人的不是全盘计划,而是带着期待出发,迈出坚实的步伐。”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