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褚时健在法庭上: 违规收入 400 万我认,受贿 3630 万我不认

1999年,褚时健在云南省高院做最后的陈述说:“说我受贿 3630 万人民币、100 万港币、30 万美元,我不认,我没有拿那些钱;说我违规收入 400 万,这个我承认,这是 17 年来累计多发的奖金,这个是我的错,无论怎么判我都认!”

法庭上他的那句 “违规收入 400 万我认,受贿 3630 万我不认”,如重锤般敲开了中国国企改革的时代痛点。这位将玉溪卷烟厂从濒临倒闭带向亚洲第一的企业家,在创造千亿利税的同时,个人收入却不足百万 —— 这种制度性矛盾,最终将他推向命运的深渊。

1986 年,褚时健打破烟草专卖制度,绕过烟草公司直接建立百万亩烟田基地,首创 “烟草公司 + 卷烟厂 + 专卖局” 三合一模式,为中国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最早的范本。

价格双轨制陷阱:红塔山调拨价 30 元 / 条,市场价 80 元 / 条,权力寻租空间滋生腐败。这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撕裂,成为褚时健案的深层诱因。

在玉溪卷烟厂,褚时健推行 “浮动计件工资制”,将工人收入与生产效率挂钩,使劳动生产率提升 300%。

他前瞻性布局澜沧江水电、参股云南白药,甚至在 1993 年就提出 “国际化战略”,试图将红塔山打造成中国的万宝路。

商业的破局:从红塔山到褚橙的双传奇

1979 年贷款 261 万元引进英国 MK9-5 卷接机,随后斥资 2300 万美元引进国际生产线,使玉溪卷烟厂设备水平跃升世界前列。

建立 “褚标准”,将烟叶分级从 3 级细化到 11 级,首创 “以烟养烟” 模式,用工业利润反哺烟农,使玉溪烟叶成为全球顶级原料。

1988 年抓住价格双轨制松动机遇,将红塔山定价与万宝路持平,通过 “名烟串换” 策略抢占高端市场,单品牌利税从 1991 年的 25.5 亿飙升至 1993 年的 45 亿。

在哀牢山建立 2400 亩果园,采用 “专家 + 作业长 + 农户” 模式,将种植标准细化到每棵树的施肥量、挂果数,实现农产品工业化品控。

2012 年借电商东风,将褚橙打造成 “励志橙”,用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的文案击中 80 后群体,年销售额从 0 跃升至 2014 年的亿元级。

危机应对:2015 年因橙子口感下降,果断砍掉 3.7 万株果树,损失千万却保住品牌口碑,展现 “品质至上” 的匠人精神。

逆商:从阶下囚到亿万富翁的重生

73 岁再创业:保外就医后,拖着病躯在哀牢山开荒种橙,每天挂着胰岛素输液瓶巡山,用 6 年时间将荒山变成 “橙王帝国”。

在烟草行业受制于计划经济时,他用 “曲线救国” 突破体制束缚;在农业领域,他创新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驱。

无论是烟草行业的技术革新,还是农业领域的工业化管理,褚时健始终以创新推动产业变革。

他常说 “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数十万烟农、果农脱贫致富。

稻盛和夫式经营:将 “敬天爱人” 理念融入管理,在红塔山时期工人工资高于管理层,在褚橙庄园农户年收入超城市白领。

时代的镜鉴:褚时健留给中国商业的遗产

他的遭遇暴露了 “59 岁现象” 的制度缺陷,推动国企高管薪酬改革;他的 “三合一” 模式为行业整合提供范本。

王石称他为 “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教父”,雷军、任正非等商界领袖均坦言受其影响。

褚橙庄园带动哀牢山 3000 农户年均增收 5 万元,成为 “产业扶贫” 的经典案例。

小结:

褚时健的 91 年人生,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缩影。他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突围,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沉浮,在制度的困局中涅槃。从烟草大王到阶下囚,再到橙王,他用三次创业证明: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穿透时代迷雾的远见,是超越制度束缚的智慧,更是永不言弃的生命韧性。正如他在果园中常说的:“人呐,要敬畏自然,更要敬畏自己的心。”#发优质内容享分成##褚时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财经   法庭   收入   红塔山   玉溪   卷烟厂   农户   中国   模式   精神   制度   计划经济   烟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