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6月10日下午4时30分,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从容就义。与他同时牺牲的还有朱枫、陈宝仓和聂曦。
吴石将军表面上是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实则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情报核心,被称为“密使一号”。
1950年3月1日,吴石被捕。在狱中,他经历了三个多月的囚禁、审讯和折磨,甚至左眼失明,却始终没有屈服。
吴石就义后,妻子王碧奎的苦难才真正开始。她身陷囹圄,在狱中遭受非人待遇,导致关节炎终身未愈。

吴石的女儿吴学成和儿子吴健成被房东赶出住所,流落街头。
白天,他们捡别人丢弃的剩饭充饥,喝路边的自来水解渴;夜晚,随便找一个街角的屋檐下蜷缩过夜,用两张破报纸盖在身上取暖。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台湾,几乎无人敢与“匪谍家属”扯上关系。然而,担任台湾“行政院长”兼台湾警备总司令的陈诚,却冒着巨大的风险向吴石家人伸出了援手。

陈诚与吴石的缘分始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当时吴石是第三期学生,陈诚要晚五届。
吴石在那是出了名的“学霸”,他的战术作业连日本教官都服气,直接当范本发给其他学生看。陈诚是他学弟,对这位学长佩服得五体投地。
真正让两人成为生死之交的,是1926年北伐路上的一场恶仗。在江西境内的一次激烈战斗中,当时陈诚还是个团长,突然染上了疟疾,高烧昏迷不醒。
时任参谋的吴石听说后,二话不说,带着警卫连就冲进了火线,在死人堆里找到了昏迷不醒的陈诚。
吴石硬是把陈诚背到三里地外的一个破庙里。那天特别冷,吴石还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裹在了陈诚身上。

这份恩情,陈诚记了一辈子。后来他跟身边人提起这事,就说了四个字:“再造之恩”——这等于说是吴石给了他第二条生命啊。
尽管陈诚在台湾政坛地位显赫,却在吴石案发后无法直接营救,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吴石曾颇受老蒋信任,尤其是在武汉会战期间,老蒋基本上每周都会见吴石一次。正因为如此,发现吴石是中共情报人员后,老蒋极度愤怒。
当时老蒋的意思是“吴石不死,台湾军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胆敢为吴石说情,无疑就是在挑战老蒋的权威。
当一审时分别担任审判长和审判官的蒋鼎文、韩德勤与刘咏尧提出,对吴石可“重判但不处死”的提议后,老蒋当即怒斥三人“审判不公,为罪犯说清,应即明革除三员原职为要”。

在这样的环境下,基本上所有人明白,老蒋已经在吴石一案上划了“红线”。而作为陈诚来讲,他能做的,唯有保持沉默。
一方面,就算是说情也没有用,另一方面,如果去保吴石,那自己在老蒋心中的“忠诚度”,将会大打折扣。所以,他不能救,也不敢救。
得知吴石就义,陈诚在日记里写下了八个字:“念及旧谊,不禁欷歔”。
陈诚虽无法救吴石,却在吴石牺牲后暗中保护其家人,开展了一场持续多年的隐秘援助。
陈诚在审阅王碧奎案宗时,提出要“体恤荆门遗孀”,并以王碧奎“无明确罪证”为由,一步步将其刑期缩减。

第一次,陈诚批示“暂缓办”,即暂缓执行裁决;第二次,则表示王碧奎是“妇人无知,恐系牵连”,将刑期改为三年;
最后一次,则向军法处暗中施压,将王碧奎的刑期最终定格在了七个月。就这样,王碧奎于1950年9月得以出狱。
对吴石的两个孩子,陈诚同样多有照顾。他安排吴健成用他年轻时的化名“陈明德”去报考学校。还每月固定给他们家用,具体数额抵得上普通工人九十天的收入。

陈诚对吴家的救助行为,持续到他去世之前,并且,他也从未向家人或是同僚提及过这些事。
在台湾的吴健成,刻苦学习,考取了公费留学,赴美深造也是陈诚安排的。在美国立足后,吴健成将母亲王碧奎接到身边奉养。
2000年,台湾“国史馆”解密了一份档案,揭示了陈诚临终前留下的一封密信。
在信中,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国民党将领,吐露了心声:“北伐那年,你背着我躲炮弹;一九五零年,我没能背着你躲子弹。咱们,地下再见。”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