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客户端讯(记者宋瑶)近日,廊坊市固安县新发现的侵华日军史料——井谷惇一郎日记和上原春信的相册,经专家团队系统翻译与研究,获重要突破。该日记清晰记载其所在部队14个月参与战斗、“扫荡”等军事行动高达130余次,从敌方视角真实印证了冀中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战事迹,成为揭露日本侵华罪行的又一铁证。
侵华日军士兵井谷惇一郎照片及其侵华日记封面。徐广/摄
据了解,这些物品是固安县收藏爱好者王明辉从外地收集而来。由廊坊市社科联联系专业人士翻译成中文,并经廊坊市文物部门鉴定,日记和相册为日本侵华时期物品。据廊坊市社科联委员孙东振介绍,井谷惇一郎日记共183页,约2.6万字,由侵华日军110师团细川部队松本中队二小队六分队步兵上等兵井谷惇一郎所写,时间跨度从其1938年6月17日于日本兵库县应征入伍开始,至1939年8月退伍回乡结束。日记详细记录了其所在部队在中国华北地区的侵略行动。
专家团队近日在对井谷惇一郎日记研究过程中,获重要突破。“在14个月的时间内,井谷惇一郎所在部队参与的战斗、“扫荡”等军事行动高达130余次,地点覆盖北京、天津及河北廊坊、唐山、保定、沧州等多地,尤其是在廊坊的固安、永清、霸县(今霸州市)一带活动频繁。”廊坊市社科联委员孙东振表示,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当时冀中地区抗日斗争的激烈程度与广泛性,日寇虽占据中心城市,但在广大的冀中平原到处遭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打击,惶惶不可终日。
侵华日军士兵井谷惇一郎日记部分内容。徐广/摄
此外,专家还发现日记内容与中方历史记录形成了互证。日记中详细记载了1938年8月中下旬在固安、牛驮镇(今固安县牛驼镇)一带的连续战斗:8月16日“西面枪声大作”、24日“激战四小时”、26日远征“解救”被围困的牛驮镇据点等。孙东振表示:“这与历史记录完全吻合。当时,为支援冀东抗日大起义并开展平津铁路南侧的工作,八路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一支队和华北民众自卫军第三师等抗日武装,正按照党的部署,对平津铁路南侧的日伪据点发动猛烈攻势,连续袭击牛驼镇、三次围攻固安县城。侵略者在日记中描述的疲于奔命、频繁遭袭的处境,正是我冀中军民主动出击、英勇奋战的真实战果。”
日记还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中国抗战军民的英勇。“连日的战斗和巨大的抵抗压力,给侵略者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震撼。”据孙东振介绍,在记录日军“成功”解救牛驼镇守军后,日记描绘了“被围的军官和士兵都落泪了,麻中、竹下等士兵相拥而泣”的场面,深刻暴露了日伪军在我军强大攻势下的绝望和士气低落。
相册里的照片:侵华日军在廊坊郊外侦察。王明辉/摄
同期发现的由上原春信记录的《北支先遣队固安(阿久津)小队》相册,内含日军入侵冀中地区的50余张照片,直观展示了1939年日军在固安的战备训练、强迫群众构筑工事、对百姓进行奴化教育、在永定河架设浮桥等场景,这些照片成为揭露日军侵华罪行的直接物证。
孙东振表示,这两件文物是揭露日本侵华罪行、深入研究其军事部署和行军轨迹的珍贵一手资料,尤其为1938-1939年冀中地区的抗战史提供了来自敌方视角的佐证。专家团队将继续进行系统性解读,通过中日史料的比照,补全历史细节,更真实地还原冀中军民抗战历程与战果,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