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亿市值“缩水”过半,良品铺子“卖身”背后零食江湖风云变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老话用在当下的零食江湖再合适不过。

曾经风光无限的良品铺子,如今却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一纸停牌公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零食行业掀起了层层巨浪,让人不禁感叹:这零食江湖,真是变天了!

曾经,良品铺子头顶“高端零食第一股”的光环,那可是相当耀眼。

2020年刚上市的时候,就像坐上了火箭,连续15个涨停板,一路高歌猛进,市值最高时超过300亿元,那场面,简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仿佛零食界的王者已经诞生。

可谁能想到,这上市即巅峰的辉煌,就像昙花一现,后续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

从2023年开始,良品铺子的业绩就像坐上了滑梯,一路下滑。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80.46亿元,同比下滑14.77%;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降幅高达46.27%。

到了2024年,情况更是急转直下,营收下滑至71.59亿元,归母净利润直接亏损4610.45万元,这可是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啊!

今年一季度,也没能止住颓势,营业收入17.32亿元,同比下降29.3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4018.22万元,同比下降173.21%。

这数据,就像一盆盆冷水,把良品铺子曾经的辉煌浇得透心凉。

业绩下滑,投资机构自然坐不住了。

“风投女王”徐新麾下的今日资本,陪伴良品铺子13年,在2023年却开始密集套现;股东高瓴资本也不甘落后,开启多轮减持,从最初的11.67%持股一路减持,到2024年基本清仓。

就连良品铺子的控股股东宁波汉意也在减持套现,2023年5 - 7月期间,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了1.92%公司股份,去年6月又再度减持58.43万股,套现金额约为736万元。

今年6月,徐新的今日资本实际控制的第二大股东达永公司完成了上市以来的第15次减持,持股比例从最初的30.3%降至18.16%。

这股东们纷纷“撤退”,就像一群鸟儿在察觉到危险时,集体飞离了即将沉没的船,良品铺子“卖身”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创始人杨红春也是压力山大。

公司业绩下滑不说,他控制的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总量的53.72%。

按照当时质押时的股价,远高于现在的股价水平。

这就好比一个人背着一座大山在爬山,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

杨红春需要持续补充质押或保证金,避免股价下跌引发强制平仓风险。

这高比例的质押风险,也被外界视为控股股东出售控制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3年底,时任董事长杨银芬在内部公开信中直言:“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活得困难的问题,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

这话说得那叫一个直白,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还在做美梦的良品铺子人。

随后,杨银芬主导了良品铺子成立17年来首次大规模降价,300余款核心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

这降价幅度,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砍向了曾经的高端定位。

今年3月,杨银芬辞去良品铺子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程虹被选举成为新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职责。

一季度业绩不佳之后,今年4月,另一名创始人杨红春出任公司总经理,任期至2026年11月26日。

这管理层的一番变动,就像一场激烈的内部斗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良品铺子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量贩零食的“平价革命”。

近年来,零食很忙、赵一鸣、好想来等量贩品牌异军突起,就像一群黑马,冲进了零食市场。

饮料2.3元一瓶、矿泉水1元一瓶、干脆面0.9元一包,这些低到令人无法拒绝的价格,让年轻消费者瞬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而且,从口感上来说,与高端零食差异并不大。

这就好比两个厨师做同样的菜,一个价格昂贵,一个价格亲民,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性价比高的那个。

在供应链端,良品铺子也面临着结构性困境。

量贩零食店的供应商中,头部品牌只占20%,80%为白牌产品;而良品铺子的供应商基本都是头部大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量贩零食的打法简单粗暴:砍掉品牌溢价,直连白牌工厂,用极致性价比碾压传统渠道。

当消费者发现,一包坚果在良品铺子卖30元,而在量贩零食店只需15元时,品质提升的那一点“高端滤镜”在低价面前瞬间就碎了一地。

良品铺子并非唯一遭遇量贩零食“平价革命”的龙头企业。

零食“三巨头”线下扩张计划全面受挫。三只松鼠曾提出“万店计划”,但截至2024年底,线下门店仅333家,2022年一年就关闭549家门店。

来伊份曾畅想2023年实现“万家灯火”计划,但2024年门店总数锐减至3085家,较2023年缩水16.28%。

这传统巨头们就像一群被后浪追赶的前浪,在量贩零食的冲击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就在传统巨头困于高成本商场店和电商流量内卷之时,量贩零食则扎根于基层,包括社区、乡镇,用“近场消费”抢占日常需求。

以鸣鸣很忙(旗下拥有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为例,2024年GMV超555亿元,在全国拥有超1.4万家门店,净利润达8.34亿元。

这数据,就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了量贩零食的辉煌之路。

这种主打性价比的模式对良品铺子等“行业龙头”的高端定位形成了巨大冲击。

良品铺子也曾经试图抓住量贩零食的商机。

2023年2月,良品铺子出资4500万元,联合黑蚁资本投资赵一鸣零食。

但仅仅8个月后,良品铺子就以1.05亿元的价格转让了股权。

22天之后,赵一鸣零食宣布与零食很忙战略合并。

良品铺子认为,赵一鸣是背着自己与零食很忙暗渡陈仓。

于是,11月27日,良品铺子旗下公司广源聚亿对赵一鸣正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官司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至今尚未分出胜负,但合并后的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已经在今年4月冲刺港交所IPO。

这剧情,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充满了悬念和反转。

量贩零食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盈利模式的脆弱性。

头部品牌万辰净利润率仅0.91%,鸣鸣很忙为2.1%,基本在盈亏线上徘徊。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走钢丝,虽然看起来风光无限,但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

零食行业还面临一个根本性挑战:消费者缺乏品牌忠诚度。

市场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零食品牌的偏好度普遍较低,购买行为多为“随手抓、随手买”。

这就好比在菜市场买菜,看到哪个新鲜就买哪个,根本不会考虑品牌的问题。

健康化趋势成为新变量。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配料表,推动品牌推出低盐低糖产品。

但这一趋势尚未形成颠覆性力量,零食行业仍在同质化竞争中挣扎。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大家都在努力往前跑,但还没有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赢家。

如今,良品铺子控股股东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7月11日起停牌。

这就像一场未知的冒险,良品铺子即将迎来新的主人。

这个新主人会是谁呢?是资本大鳄,还是行业黑马?不管是谁,良品铺子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零食江湖中,包装和营销造就的高端故事已经成了往事,效率与价格正成为新赛点。

良品铺子无论迎来哪位新主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零食行业再躺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需要“真刀真枪真本事”才能搏杀出一片天地。

这就好比一场武林大会,各路高手齐聚一堂,只有真正有实力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那么,问题来了,你吃过良品铺子的零食吗?

对于良品铺子“卖身”这件事,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是觉得它能在新的主人手中重振雄风,还是会就此一蹶不振呢?

让我们一起在评论区聊聊吧!毕竟,这零食江湖的风云变幻,还需要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一起来见证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6

标签:美食   风云变幻   铺子   市值   零食   江湖   品牌   消费者   资本   股东   价格   行业   净利润   主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