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冰箱”冰鉴:青铜器里的制冷智慧,周朝贵族已享用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没有电力,夏天同样炎热。当时的贵族们想出了一个妙招来享受清凉,他们使用一种叫“冰鉴”的青铜器。这件古老的“冰箱”,静静地展示了古人对凉爽的追求,水平还相当不赖。

不插电的“冰箱”,青铜器里藏着大讲究

一说到古代夏天,不少人脑子里可能就一个念头,没空调没电扇,那不得热中暑?先别急着下结论,至少对周朝的王公贵族们来说,人家自有消暑的门道。

这门道的核心,就是一件叫“冰鉴”的青铜器。它通常有里外两层,外面那层叫“鉴”,是个方盒子或者圆筒子;里头套个小点的容器叫“缶”。

用法就在外鉴和内缶的空档里塞满冰块,内缶里就放酒水、瓜果这类需要冰镇的吃食。这么一来,内缶里的东西很快就凉透了,冰爽可口。

最有名的例子,得数1977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里挖出来的那件战国早期的青铜冰鉴,绝对的国宝。

这件冰鉴做得那叫一个讲究,方鉴套着方缶,鉴的四壁和边角上都布满了镂空花纹,既漂亮,又能让空气流通帮助散热。

更绝的是鉴的底部还设计了小孔,融化了的冰水能顺畅排出去。谁能料到,两千多年前的工匠师傅,已经把物理降温的道理摸得这么透彻。

还不止这些,冰鉴的设计还透着一股子巧思。要是到了冬天,把夹层里的冰块换成烧热的木炭或者温水,这冰鉴立马就能变身成一个“保温箱”,用来温酒热菜,方便得很。

那问题来了,制冷的器皿有了,冰块打哪来?这在当时确实是个大难题。

毕竟,正儿八经的人工制冰技术,那得等到唐宋时期才慢慢成熟起来。所以周朝贵族夏天用的冰,基本上都得靠冬天去凿天然冰,然后想方设法窖藏起来,留到夏天用。

揭秘周朝“冰特权”:最早的“空调”竟如此奢侈!

翻开《周礼·天官·凌人》,我们可以读到关于“凌人”的记录。

这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周王室里专门负责管理冰的官员。他们的核心工作,就是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那段时间,组织大量人力,到深山峡谷或是河流里去,费劲地凿取天然形成的厚冰。

当然,辛苦凿回来的冰块,也不是随便找个地方一堆就完事了。这些冰会被小心翼翼地运到特别建造的储冰窖里,当时叫做“凌阴”或者“冰室”。

这些冰窖大多深挖于地下,结构上特别注意隔绝地面的热气,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冰块能够安然度过漫长的春夏季节,一直保存到第二年夏天最热的时候派上用场。

为了确保到了夏天有足够可用的冰,《周礼》里还明确规定,“斩冰”的数量必须达到实际需求量的三倍。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

就是为了弥补在搬运、储存过程中冰块不可避免的融化损耗。可以想见,最终在夏天能被使用到的每一块冰,背后都凝结着相当可观的人力投入和物力消耗。

等到酷暑难耐的夏天真的来了,王室还会举行一个颇具仪式感的“开冰”典礼。这时,“凌人”就要打开封闭已久的冰窖,取出储存了一整个冬春的冰块,供给周天子和王公贵族们享用,帮助他们度过炎炎夏日。

这些珍贵的冰块,一部分会被放进一种叫做“冰鉴”的青铜容器里,用来制作冷饮或者冰镇瓜果食物。

而另一部分则更为直接,就是把大块的冰摆放在室内,利用冰块融化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以此来降低房间的温度,这可以说是我们老祖宗最早期的“物理降温”手段,堪称最原始的“空调”了。

正因为获取和保存冰块如此不易,在那个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周朝,冰则是一种极为稀缺和宝贵的资源,是只有社会最顶层的王公贵族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

对于广大的普通百姓而言,想要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感受一丝冰块带来的清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种享用冰块的特权,也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内部严格的等级划分。

因此,无论是这些来之不易的冰块本身,还是那些用来盛放冰块、制作精美的青铜冰鉴,它们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防暑降温本身。

这件“冰鉴”一出,技术、礼制、阶层全明白了!

这冰鉴,它能造出来,本身就足见当时青铜器技术有多牛。拿曾侯乙墓出土的那件来说,或者翻开那些留存至今、重见天日的同类器物,你会发现它们都有着里外嵌套的复杂结构,上面刻着精细到令人咂舌的纹样,整体设计考虑得周到巧妙。

这些细节无声地告诉我们,那会的青铜匠人手艺好到了什么地步,如果没有一套炉火纯青的范铸手法,没有对青铜这种材料脾性吃透的理解,根本造不出这样一个既能用、又这么复杂的玩意儿来。

而且,冰鉴的使用,与周代的礼仪制度紧密相连,夏季用冰不仅是生活享受,也融入了祭祀、宴飨等重要场合。《左传》中就有记载,在重要的宴会上,会用冰来镇酒。

这种做法既能提升酒的口感,也彰显了主人的身份与待客的诚意。可以说,冰鉴在某种程度上,也扮演了礼器的角色。

再者冰鉴的稀有与珍贵,强化了当时的社会等级观念。正如前面所述采冰、藏冰、用冰,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绝非普通人家所能承受。

周朝贵族的夏天,确实比寻常百姓“凉快”得多,也“高级”得多。这份清凉,是建立在严格的社会分工和资源分配不均的基础之上的。普通民众,恐怕连想都不敢想。

结语

谁说古人不懂生活情趣?这冰鉴就是明证。只是这份情趣,带着浓厚的阶级色彩,不过抛开这些不谈,单从器物本身的设计与功用来看,古人的智慧着实令人赞叹。

信息来源:《唐代也吃冰淇淋?两千多年前有“冰箱”?博物馆里看古人避暑“智慧”》,光明网,2024年7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2

标签:历史   周朝   青铜   贵族   冰箱   古代   智慧   冰块   夏天   周礼   青铜器   王公   冰窖   古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