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是小米YU7的发布会,雷军再一次站上了舞台。
3月份小米汽车的一场车祸,让雷军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一度自闭。
可是今天,劳模雷军还是必须出来“工作”。
他在公屏上打出,“经历过风雨,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
这仿佛也是他在为自己打气。
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雷军的形象一向正面,国民度不可谓不高。但是,自车祸事件之后,网上出现了不少责骂雷军的声音。
这些骂声真的只是因为一场车祸引发?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
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有一个“首富魔咒”,但凡成为首富的人,总是难逃来自四面八方的责难,有些责难有依据,有些责难无理由,更甚者凭空捏造。
近几年的中国首富钟睒睒对此深有体会。
雷军今年的口碑,大概也是从年初被传成为中国首富开始盛极而衰。
所以如果要分析雷军为什么会被骂,首先就是需要明白中国首富为什么会被骂。
“中关村才女”梁宁在《真需求》一书中提到,慕强是人类的本能,但毁神也会激发人类最大的快感。
在互联网上,造神和毁神成了某种真人游戏。每掀起一次舆情,都会引发一次毁神行动,人们会在网络上对大企业、大人物群起而攻之,如同游戏里打大BOSS一般刺激。这反映了人性中面对强者时隐藏的反抗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对自身价值的捍卫,也可能是因为强者带来的压迫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客观世界的一个规律,不以谁做首富为转移。
不过如果从雷军个人来分析,大抵也能“马后炮”地总结出一些被骂的理由。
一个非常感性的原因,可能是他放弃理想,变得现实了。
1992年,雷军大学毕业,心中燃着一团火,以扛起“民族软件”大旗为理想加入金山。
彼时,金山与微软的较量已经超越了商业竞争范畴,成为雷军追求的光荣与梦想。
他在母校武汉大学演讲时,会和学生一起热血沸腾的高呼:“我要用未来十年和微软来一场豪赌。”
可是,理想无法助推他在商业世界成为“首富”。在金山燃烧理想的日子里,他错过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
各项能力都属于顶配的雷军,在互联网大潮中沦为了时代的“配角”,这使得他并不快乐。
雷军离开金山后思考了大半年,“我们这么努力,为什么在互联网浪潮里没有成为主流?”
多年以后,他给出的答案是四个字:顺势而为。
雷军悟道了,可是理想之火似乎熄灭了,他不再敢为人先,而是选择了后发先至,顺势而为。
这有错吗?这没有错。
可是当一个热血青年,在社会历经风雨之后,选择了妥协,这样的偶像似乎背叛了年轻人内心的期许。
如果西楚霸王没有乌江自刎,而是在苟且求生之后学习了刘邦的圆滑狡诈,那么他还会是江东父老心中的盖世英雄吗?
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在网络上一度遭遇类似的攻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年和倪光南的路线之争。柳传志放弃了技术路线,被不少人认为过于现实,以至于使得联想失去了成为技术引领型企业的机会。
中国社会的文化属性中,对于名人有种天然的“气节”期许,在古代这一责任往往由士大夫承担。可是到了现代,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第一目标,商人取代了士大夫成为了社会名人,但是中国人文化属性中对于“气节”的期许就代位转移到了商人头上。
所以华为会被歌颂,联想会被攻讦。所以当李嘉诚在商言商欲卖港口,批评舆论便如山呼海啸。
雷军被责难的社会心理,或许也源于此。
随着小米和雷军问鼎巅峰,公众对于小米和雷军的期待,越来越近似华为和任正非。
更为关键的是,雷军不像任正非般低调,长久以来一直在高调打造个人IP,仅其抖音粉丝量就突破4000万,成为企业家之最。
流量是放大器,在放大了品牌的同时,同样放大了公众的情绪。一旦雷军无法意识到公众潜意识里需要小米开始承担社会责任与民族气节时,一次偶然的车祸事件,就发生了舆论反噬。
如今,名利已达巅峰的雷军,似乎已经不再适合“顺势而为”的道。他或许需要重温当年扛起民族软件大旗对抗微软的豪情,需要重燃胸口那团炽热的火焰,需要真正去做“难而正确的事”。
“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