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结束,不少准大学生们都开始规划起了自己的未来,准备利用这个超长暑假给自己来个“改头换面”将自己从前一直想做,但一直无法去做的事情,一次性的做个够。
美甲店、健身房、瑜伽馆、美容中心、理发店、各大景区......也被这些年轻的身影所占据。
于此同时,所谓的“高考三件套”“数码全家桶”也悄然兴起,成为这些准大学入校的标配。
密密麻麻的罗列下来,最少也要一万块钱打底。
但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够满足这样的条件。
甚至一些孩子根本口中“小小一万块的开支”,需要家长省吃俭用多久才能攒下。
为此,不少孩子和家长产生了争执。
一些年轻气盛的气盛的孩子更是在网上满腹委屈的抱怨:
“爸妈答应我高考结束给我3000块旅游。现在默不作声当不知道。生在这种家庭里真够倒霉”
当有网友询问,她为什么不能打一个月的暑假工,自己赚钱再去旅游时,对方给出的理由更是令人无语凝噎。
“没干过活呀!”
可以想象,平日里父母对这个孩子有多宠,即使家庭条件一般,但一定也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将最好的一切给了这个孩子。
但这样的付出,仍然换来了一句:
“生在这样的家庭真倒霉。”
不敢想如果这个孩子的家长看到,该有多么的心寒。
无独有偶,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一位女生在高考查完分后便委屈的在网上哭诉。
她称自己只不过是在高考结束后买点东西,问妈妈要点钱,就遭到了妈妈的推三阻四。
不仅如此,女孩的妈妈还说:“养你这么大了,花的钱已经够多了,让我省着点用。”
这一说教的语气和话里话外暗示女孩不懂事的意思,也让女生情绪瞬间崩溃。
其实以过来的人的观念去看,不难了女生的心思。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于象牙塔,对于钱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并不会觉得自己提出的要求对于父母而言是一种“为难”。
在他们看来自己已经十分的懂事,提出的要求都是在父母能力范围之内的,他们完全可以办到的。
殊不知,他们口中的“能力范围”是父母省吃俭用多久才一点点积累出来的积蓄。
其次就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敏感和攀比心理。
眼见身边的朋友同事都有,自己没有,多多少少女孩的心理肯定会受到影响,会觉得委屈失落。
好在女孩最终还是比较懂事的,看着母亲密密麻麻的记着每日家里所有开销的记账本。女孩的情绪也是十分的复杂。
即心疼父母又忍不住为自己感到委屈。
最终百般滋味,化作一句:
“查完分数后才知道家里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
这件事情在网络上火了之后,也是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和感慨。
女孩的委屈,也是许多普通家庭孩子的缩影。
这件事情谁都没有错,只是各有各的为难。
这样的事情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错,当然像上一个,父母明明已经竭尽全力给予她最好的一切,但仍旧怨念满满,毫无感恩之情。
一开口就是“生在这样家庭真倒霉!”的孩子,则完完全全是思想有问题。
回归正题,其实这件事情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错,毕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还很小。
对金钱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意志也相对比较薄弱,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
面对资本精心为他们设置的“消费陷阱”很难不上钩。
别说他们了,就连许多成年人有时候都控制不住,冲动消费或者贷款消费。
所以面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就需要家长好好给孩子们沟通,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者充耳不闻,当做没有听到,这只能使亲自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十分心疼且体谅父母的,如果家长们愿意好好的跟他们沟通,孩子们都会理解体谅的。
同时,家长们也可以趁这个机会,鼓励孩子去做兼职,去体验一下赚钱的不易,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自立和沟通能力。
毕竟,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走上社会,自食其力。
父母不可能陪他们一辈子,也不可能事事为他们兜底。
绝大多时候,他们依靠的也还是他们自己。
所以趁早的的接触社会,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在鼓励孩子自食其力,为自己的消费欲望买单的同时,家长们也需要睁大眼睛替孩子们好好筛选筛选兼职的场所。
毕竟,社会上鱼龙混杂,难免有一些人不会觉得他们年轻,面皮薄,故意欺负他们。
而近期,19岁高考生找暑假工失联,疑似被诱骗至缅甸的案例,也需要家长们提高警惕,给孩子们灌输安全意识。
我的儿子考试后,就去找了份暑假工干了,他想换手机,自己挣钱换,我不出钱买的。
我儿子一学期的奖状可以兑换2百元,高中时,拿多少奖状兑换多少钱
让孩子明白赚钱不易,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想要的东西更有意义。现在的孩子最主要是少了,要是多有几个孩子你看他比不比,有饭吃,有衣穿,有上学的机会已经很不错了。
与其花大把的钱买一些没有用的东西撑面子,还不如把钱花在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等刀刃上.
不懂生活的艰苦,只会在享受中过日子,以后怎么出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最基本的理解和体谅都没有,只会索求,那么这一辈子都毁了,没父母的时候他不用活了
孩子呀,别跟别人比,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比人,活不得,骡子比驴驮不得
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父母平时对待子儿也应该这样做,从自己的家庭经济收入出发,不纵,不抠。什么财力干什么事。父母是要从小给孩子引导的,人生观真的很重要。
那些向往高考三件套的孩子们,很有必要深入思考一下扁担女孩挑行李和做临时钟点工,这是一种历练也是修行。
你如何看到爆红的高考三件套和高考后的狂欢呢?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树立孩子的消费观?
评论区里留下你宝贵的评论吧
澎湃新闻,人民网评:不应被“考后三件套”绑架
澎湃新闻,潮评丨“改头换面三件套”:高考奖励还是容貌焦虑陷阱
上游新闻,家长晒“后高考账单” 一个暑假5万元都花在哪儿
征管新闻,“后高考账单”,没有必要为面子买单
红网“考后三件套”不该成为毕业的枷锁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