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来临,保温杯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市面上的保温杯质量参差不齐,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
先看几个案例,广东刘先生的小儿子每天都自己清洗保温杯,前两天将开水倒进保温杯后拧紧盖子摇晃了几下。只见保温杯瞬间爆开热气,瓶盖飞了出去,好在当时瓶盖没有对着人,没有伤人;
同样的保温杯爆炸事件也发生在了福建的一位女孩身上,她平常喜欢泡养生茶。大约10天前在保温杯里泡了枸杞,之后忘记喝了,那天在打开的时候保温杯突然爆炸了,眼球因为冲击力而破裂。
图源自网络
为什么好好的保温杯会突然爆炸?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保温杯内泡热水后爆炸,主要是因为热水在密封环境下会产生蒸汽,而摇晃后内里的压力会明显增加,从而让杯子爆炸;
而泡枸杞导致爆炸,是因为枸杞内有大量的营养,保温杯的缝隙、瓶盖等地方藏匿的细菌会吸收营养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泡的时间越长产生的气体就越多。密封的保温杯内压力不断增加,一旦杯盖被拧开,过大的冲击力容易让内里的液体喷涌而出伤人。
想要避免保温杯爆炸,在使用前最好先用热水预热倒掉后再装入热水,避免温差过大。
冲泡热饮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要长时间泡着。打开保温杯杯盖时,注意不要对着人,也可以反复小幅度开关杯盖释放内里的气体。
使用保温杯时,要注意不要装碳酸饮料、果汁、茶类、发酵类食材、温热的牛奶等,否则容易破坏饮品的营养价值,甚至会导致爆炸。
保温杯意外问题,除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外,还可能是材质不合格所致。
此前,央视曾曝光过一项针对50批次保温杯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有19种保温杯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占比约4成。
这些保温杯内有锰含量严重超标的问题,长期用这种保温杯装水的话,会导致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智力、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图源自:央视网
现在线上购物十分方便,且价格很优惠,不少人会在线上购买便宜的保温杯,但成本低的保温杯可能存在2个安全隐患。
一是商家可能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201不锈钢作为内胆,这种内胆非食品级,存在高热、酸性物质会有重金属析出,对健康不利;
二是可能使用了低配的密封垫圈、吸管或是不安全的塑料,这些材质的配件也会有析出有害物质的风险。
保温杯具体该如何选择呢?看2点。
1、材质
要注意查看内胆的材质是否为304、316不锈钢材质的,这两种材质均为食品级的材质,装水装食物都没有问题,316材质的不锈钢比304的耐酸碱、高温能力更强。
2、保温性
想要测试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可在保温杯内装上热水放置2~3分钟,之后摸杯身和杯底,如果发现有温热的感觉说明保温性能一般;也可以长时间测试,在保温杯内装入开水,4小时后应该还有70℃、8小时后应该还有60℃以上。
喝水是大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在喝水时一定要选择质量合格的杯子,这几种千万不要用。
1、釉上彩陶瓷杯
这种杯子的彩料直接暴露在外,抗腐蚀能力较差,还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选择劣质的彩料,装水会有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2、掉瓷的搪瓷杯
搪瓷的釉质是对健康无害的矿物原料,一旦掉瓷意味着内里的金属失去了涂层保护,会变得容易腐蚀、氧化,长期使用可能会让体内蓄积重金属,威胁健康。
3、含铅的玻璃杯
一些玻璃杯为了增加透明度会添加铅元素,长期摄入铅元素会导致血铅浓度上升,影响幼儿的智力和神经发育。
4、PC材质的塑料杯
PC材质的杯子大部分只适合装冷水,装热水会让内里的双酚A析出,该物质进入体内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还可能诱导癌细胞迁移。
杯子虽然每天都在用,但在选择的时候有许多的细节需要注意,对此一定要多加注意,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避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摇晃了几下,瞬间炸开!这个“过冬神器”要警惕》.科普中国.2025-01-03
[2] 《央视曝光:这19种保温杯有害!家里有的赶紧扔》.醒目视频.2020-08-29
[3] 《这5种杯子不能拿来装开水,小心热水变“毒水”,很多人还经常用》.DrX说.2025-09-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