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一则消息让欧洲汽车行业松了口气,大众、宝马等车企陆续收到了来自安世中国的首批芯片,这意味着被荷兰政府不当干预搅乱的汽车半导体供应链,终于出现了恢复的曙光。
此前彭博社曾报道,荷兰方面早就放出话来,只要中国先恢复关键芯片供应、缓解欧洲车企的芯片危机,就准备暂时搁置接管安世的行政令,如今中方说到做到,芯片顺利送达欧洲工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荷兰:当初的承诺,是时候兑现了。

这场芯片风波的源头,得追溯到9月底。当时美国出台了50%穿透监管的新规,荷兰立马跟风,援引一项1952年就没怎么用过的旧法律,对安世半导体发起了所谓的“不当干预”,冻结资产、暂停中方CEO职务,甚至切断了晶圆供应。

这波操作直接让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慌了神,毕竟安世在这个领域占着不小的份额,可荷兰没想到,自己刚把摊子搅乱,国内政坛先“掉了链子”,10月底荷兰众议院选举结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中间派的六六民主党和极右翼的自由党各拿26席,并列第一。
荷兰的政治制度向来是多党联合执政,要凑够76个席位才能组阁,现在这局面,至少得拉上三四个小党才能成事,负责协调组阁的“探索人”刚提交初步报告,后续谈判还不知道要耗多久,看守内阁甚至调侃,圣诞老人都可能比新政府先到。
面对外界的追问,现任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只说要派人来中国磋商,却没提任何实质性方案。说白了,看守内阁眼看要卸任,根本不想把这烫手山芋揽过来。
但话说回来,全球供应链稳定可不是小事,德国车企已经因为缺芯片利润大跌,荷兰总不能拿“国内没组好政府”当永久借口,这政坛的乱局确实棘手,但再棘手也得给个准信,毕竟中方已经拿出了诚意。

按说这场芯片危机里,欧盟本该是最着急的一方。毕竟受影响最大的是德国、法国的车企,德国每辆汽车里都得装几百枚安世芯片,大众、宝马早就因为缺芯面临减产风险,而且欧盟明明清楚,危机的根子就是荷兰没跟任何人商量就搞的单边干预。
可直到中方恢复供货,欧盟都没拿出像样的解决动作,说白了就是“不敢管也不想管”,不敢管,是怕惹毛了荷兰的极右翼势力,自由党党首维尔德斯一直喊着脱欧口号,之前英国脱欧已经让欧盟够头疼了,要是再逼走荷兰,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就得再遭重创。

之前的看守内阁首相本就不是亲欧派,欧盟说话根本没人听,现在亲欧的六六民主党虽然得票领先,可还没真正掌权,欧盟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不想管,则是因为欧盟自己心里的小算盘,这些年欧盟在半导体产业上的投资远不如中美。
一边离不开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庞大市场,毕竟安世80%的封装测试都在中国完成;一边又怕中国企业抢了自己的饭碗,处处设防,这种矛盾心态让欧盟陷入了两难,要是帮中国说话,显得自己没立场;要是帮荷兰施压,又得连累自家企业。
德国车企急得跳脚,法国却还想借这事刷欧盟话语权,内部都没达成一致,自然没法对外发力,欧盟这波“明哲保身”,最后只能让自家企业买单。而在荷兰和欧盟的拉扯中,最尴尬的其实是安世半导体自己。

安世半导体的命运,其实早就和中国市场绑在了一起,被闻泰科技收购后,安世一度陷入困境,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救了它,现在中国区营收占比快到一半,东莞工厂更是承担着全球70%的封装测试产能,没有中国市场,就没有安世如今的行业地位。

芯片顺利发货,本是双方化解分歧的好起点。中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诚意,可荷兰那边却因为政坛内耗迟迟不兑现承诺,欧盟也出于自身顾虑选择袖手旁观,唯独夹在中间的安世半导体,在“讨好政府”和“保住市场”之间反复横跳。

但无论荷兰组阁多慢,欧盟内部多纠结,有一点是明确的:贸易合作讲究的是对等和诚信,中方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荷兰没有理由一直拖着,安世半导体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中国市场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支撑。
更重要的是,这场危机让中国企业看清了海外经营的风险,安世中国果断独立运营的做法,为其他出海企业提供了借鉴,既要合规经营,也要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未来的全球产业链,终究是靠合作而非对抗维系的。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