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从一堆废墟起步,爬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高位,GDP年年蹿升10%以上,那叫一个风光。可好景不长,80年代末的资产泡沫一戳就破,从此拖进30年的泥潭,增长率勉强1%出头。
这40来年的过山车,关键转折就那几点:占领军的改革铺路,战争订单拉动,石油危机逼出转型,外加广场协议的汇率大棒。

二战刚结束,日本经济基本瘫了。1945年8月投降时,工业产值只剩战前的13%,消费品更惨,只有4%。劳动力丢了185万年轻人,国库空空,资源还少,生产资料全缺。
老百姓手里没积蓄,粮食都成问题。要不是美国占领军插手,这摊子事得烂上好几年。
占领期从1945年9月美军登陆横滨开始,到1952年旧金山和约结束,整整7年,美国主导的改革直戳要害。

政治上,1946年新宪法一出,天皇从神变成象征,国会成最高权力机关,众参两院选举拉开,1947年4月就全民投票,妇女也头回参政。
这套民主框架稳住了内部,免得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经济民主化是重头戏,分三块:土地改革、劳工权益、财阀拆分。土地改革从1946年底启动,到1950年收尾,美军强制收购地主田亩,低价分给佃农。

战前日本土地超集中,地主收租高到农民吃不上饭,好多兵就是为混口粮才上战场。
改革后,80%的耕地重分,租佃率从45%掉到10%,粮食产量立马翻番,1946年人均热量才1500卡,到1952年超2000卡。这不光解了饿肚子,还拉动农村消费,城市工厂才有原料。
劳工法在1947年生效,工会合法,罢工权保障,工资集体谈判成常态,工人权益稳了,生产积极性上来了。

财阀解体更狠,三井、三菱、安田这些巨头从1947年1月开始拆,禁止交叉持股,引入反垄断法和公平交易法。
战前财阀垄断资源,市场死水一潭,拆后中小企业冒头,竞争活络,资金流转顺了。教育也跟上,义务教育从6年拉到9年,识字率蹿到98%,技术工人批量培养,为后来工业起飞攒人手。
这些改革没花日本自己太多血本,美国主导,几年内就推开,搁别国得打内战才行。

1952年,日本政府接棒,建起“日本式市场体系”。主银行制一对一绑定银行和企业,资金定向输血,交叉持股绑利益,终身雇佣稳就业。
这套像连环船,抗风浪强,但也埋下隐患。
复苏期在1946到1955年,GDP年均9.2%,靠的就是这基础。真正腾飞从1956年高速增长期起步,到1973年结束,18年里平均10.5%。

为啥这么猛?两大外因拉动:朝鲜和越南战争订单,外加技术引进。
1950年6月,朝鲜开打,美国把日本当后勤基地,补给线从本土绕远,就近在日本加工。军需出口占总出口60%,纺织、钢铁、电子全线启动,神户港箱子堆山,资金技术设备涌入。
1953年,日本出口翻三倍,外汇储备从0攒到20亿美元。电子业起步,收音机电话机组装线拉开,战后引进美国专利,松下、索尼这些牌子冒头。

越南战争从1965年热起来,日本再捡便宜,军工订单又一波,钢铁产量从1955年的900万吨飙到1970年的9300万吨。
内因是产业政策牛。通产省这部门从战后就掌舵,制定“倾斜生产方式”,优先重化工业,补贴钢铁机械化肥。1955年“资本革命”启动,企业从轻纺转重工,投资率高达30%。
外汇管制严,美元全砸进口机器,不是奢侈品。教育投资大,大学工科生翻番,研发支出占GDP的 2%。1968年,日本GDP超意大利法国,成世界第二,出口导向型经济稳如老狗。

汽车家电这些后来金字招牌,全在这期打底。丰田、本田从组装起步,1960年出口突破10万辆,靠的就是低成本高品质。
转折点在1973年石油危机。10月,赎罪日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禁运石油,日本100%靠进口,油价从3美元/桶窜到12美元。
GDP增速从前年的8%掉到负2.5%,通胀17%,街头排队抢油,企业倒一片。危机倒逼转型,日本企业拼了命降油耗。

汽车业带头,丰田推卡罗拉,花冠这些小排量车,油耗降30%,价格才美系一半。1974年,卡罗拉下线,出口狂飙,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1100万辆,超越美国成全球第一。
美国通用福特吃亏,每年亏几十亿,工厂关门潮起。日本家电也省油,冰箱、洗衣机出口全球,1980年,占据美国20%的市场。
这波转型让日本从能源依赖国变高效制造国,GDP在1974年后回血,平均增长5%。

可美国不干了。日本出口从1980年1220亿美元到1984年3680亿,对美顺差从100亿拉到500亿,美国总逆差1480亿,三分之一来自日本。
日货便宜耐用,挤压本土产业,失业率升。美方出招:出口配额,汽车限185万辆/年;关税翻倍,电子产品100%税;强买美牛肉半导体。企业被迫在美国建厂,带动就业。
最狠是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五国财长在纽约签字,目标是贬值美元升值他币,日本同意日元上升10-20%。

签下后央行抛售美元,汇率从1:240到1:222,预期稳赚,国际热钱涌入做多日元。结果失控了,1986年底上升60%,1988年汇率为1:128,升一倍。
日元升值锤死出口,企业收入腰斩,汽车卖1万美元,换回日元从24万变12万,亏大发。实体经济凉,制造业贷款从26%降16%。
日本央行慌了,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五次降息,利率从5%到2.5%。货币喷水,贷款从269万亿到1989年600万亿,增长50%。

钱没地去,实体不吸,转股市地产。
政府推出1987年修正行政法和第四次国土开发,资金全灌地产业。金融地产贷款升12%,日经指数从1985年1.3万点到1989年3.89万,翻4倍。
土地价也翻4了倍,东京皇居地价顶得上整个加州。银行放贷松,抵押资产就批,杠杆堆山。

企业不投生产,炒股买地,国际资本推波。
1989年来到繁荣顶峰,索尼斥资34亿美元买下哥伦比亚影业,日本地产商13亿买洛城14栋楼,美国地产10%落日企手。东京银座人们用万元支票叫车,高尔夫从贵族运动变成全民运动。
这些都是繁荣假象,实体投资萎,货币全卡资产,GDP增速靠泡沫拉动,实际消费弱。

1990年,泡沫被戳破。央行3月到8月,五次加息,2.5%到6%。大藏省3月限地产融资,坏账管紧。热钱撤,股市崩,日经一年跌40%,市值蒸474万亿,占GDP的74%。
房价从1991年起暴跌,坏账18.7万亿,1992年达到22.2万亿。企业资产缩水,银行坏账堆,清理十年。经济进通缩,物价三年下跌2%,1991-2020年的GDP均不足1%。
居民杠杆68%,企业104%,债务雪球滚。失业上升,1990年代末一年的自杀人数超过3万人。

日本为什么到现在还出不来?结构问题多。人口老化1991年出生率破1%,2023年跌到0.6%,老龄率为15%;用人终身雇佣僵,中小企业贷不到钱;政府刺激晚,财政赤字拉GDP到250%。
安倍在2012年推出“三箭”宽钱松债改结构,QE(量化宽松)印钞,利率零下,股市反弹但债台高。2023年,日本名义GDP的4.2万亿美元,被德国超过。
日本崛起靠改革外力加内生动力,转型抓机遇,但汇率失控加宽松过头,泡沫一破就完了。日本的40年的过山车,值不值得复盘?值,起码知道,经济靠“稳”字当头。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