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莆田:美景在绝境

文/刘青华


垒峰岩位于仙游县西苑乡凤山村境内,主峰1133米,属火山岩地貌,以狰狞丑陋的石人头像形石著称,当地人称“石人头”。

驱车至垒峰岩山脚下,停车在仪明书院,沿着仪明书院东侧一条人工修建的登山石阶,可直达山巅。

春日的山间,空气里弥漫着草木萌发的腥气,混合着泥土的湿润,倒也清新怡人。石阶两旁杂树丛生,偶有野花点缀其间,黄的、白的、紫的,星星点点,不甚艳丽,却也活泼俏丽。鸟雀在枝头跳跃,啁啾不已,时而飞起,掠过眼前,时而又隐入另一片树丛。

嶙峋的石阶,高低不平,有些地方已被雨水冲刷得模糊难辨。走得气喘吁吁,我们便在一处稍平的石上坐下歇息。抬头望去,山势陡然拔起,岩石裸露,青白相间,山顶云雾缭绕如梦如幻宛若在仙境。树木却愈发稀疏了,只有几株倔强的松树从石缝中挤出,枝干扭曲,显然是经年与风霜抗争的模样。

爬完千级台阶,终于登顶。右拐到了一块悬空如将军头的巨石下建成的观音殿。因是雨天,殿门紧闭,透过门缝可窥见殿中供奉着观音、佛祖、仙女等,殿内外梵音阵阵。只好折回左拐,沿着崖道艰难攀援前进。有时须手脚并用,攀着突出的岩石向上;有时又得侧身贴壁,小心挪过仅容一人的窄道。一侧是陡峭的崖壁,一侧是幽深的山谷,偶一失足,便是粉身碎骨。我们走得战战兢兢,汗水浸透衣衫,山风一吹,凉飕飕地贴在背上。

忽闻水声淙淙,循声望去,见一道细流自岩缝中渗出,沿石壁蜿蜒而下。水流清澈,我掬了一捧饮下,清冽甘甜,顿觉精神一振。这水不知从何处来,又要流到哪里去,只是这般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无人知晓,亦无人在乎。

一手扶着崖壁一手握着护索,我们艰难攀爬到护索的尽头,隔着护索看着前约50米处的石人头。高约五丈的巨岩经千万年风化,顶部风化剥蚀,竟酷似一个人头:前额宽阔,眼窝深陷,鼻梁高耸,嘴唇微张,仿佛正欲言语。它就这样伫立在悬崖边上,不知已历经了多少春秋,看尽了多少风云变幻。

此时云雾渐起,缭绕于群山之间,如纱如絮。远处的村庄若隐若现,田畴阡陌纵横交错,宛如棋盘。一条乡村公路蜿蜒其间,如一条银色飘带。更远处,山峦叠嶂,层层叠叠,颜色由深绿渐变为淡蓝,最后融入天际。这般景致,若非亲历险径,如何得见?

忽然想起家乡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好景多在险远处。”当时不以为然,如今方知其意。世人多贪图便利,但凡有些艰难便退缩不前,宁可随大流去那些名声在外却人满为患的所谓“名胜”,也不愿探寻身边这些鲜为人知的真景致。殊不知,真正的美景往往藏在险远之处,只待有心人去发现。

石人头静默地立在那里,风吹雨打,日晒霜冻,岿然不动。面容虽然已被岁月雕刻得模糊不清,但仍保持着一种独有的尊严。它或许见证了无数像我这样的过客,来了又去,却始终在这里,不悲不喜。

人们总向往远方的风景,却忽略了身边的奇观。仙游虽非名山大川,却也有这等绝妙之景,只是深藏在险远之地,不轻易示人罢了。世间多少美景,就这样默默存在着,不为世人所知,亦不因此而减损其美。

烟雾渐大,我们赶紧回到山脚下,回首望去,石人头已隐入苍茫的烟雾之中。忽然记起庄子在《知北游》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尊默立千年的石像,看惯了春樱秋枫,听遍了松涛泉吟,恐怕是比我们更懂得何为永恒了。

美景在绝境,只待有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旅游   莆田   绝境   美景   美丽   石阶   崖壁   树丛   远处   仙游县   艰难   梵音   景致   云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