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让国宝“回家”,燕京八绝将启动海外文物再造计划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仅凭一张照片和相关资料,燕京八绝的非遗传承人就将远在大英博物馆的金漆镶嵌寿桃捧盒完美复刻。若非特别说明,几乎难以分辨这件作品是出自今人之手的还原之作。11月25日,记者跟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中华·京华行”系列采访活动,来到了位于京西驼铃古道模式口的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展出的金漆镶嵌寿桃捧盒。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这件寿桃捧盒,外形为一枚饱满的寿桃,通体红色,采用精湛的金漆雕填工艺打造。它以松木为胎,经过层层髹漆,再精心雕刻上“寿”字与祥云纹饰,整体造型圆润吉祥,传递着福寿绵延的美好寓意。

像这样流失海外的燕京八绝珍品,远不止这一件。为此,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正在筹划规模宏大的“文物再造计划”,馆长柏群表示:“文物虽流散在外,但技艺与传承的根脉始终在我们手中。”他介绍,燕京八绝已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拥有数百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凭借深厚的技艺底蕴,完全有能力将流失海外的作品进行一比一还原,其精巧程度甚至不输古人。

“在传承古法的同时,如今的工艺也在不断创新。”柏群补充道,“我们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比过去更为先进,这让复原工作有了更坚实的技术基础。”

这项文物再造计划体量庞大,并将系统性地持续推进。据透露,计划的首站将设在法国,首件再造文物有望明年与公众见面。在理想情况下,大师们将参照实物进行复原;若条件不允许,仅凭详实的图片与史料,非遗传承人同样能精准复刻出神形兼备的作品。

通过这一行动,柏群与所有燕京八绝的传承人希望向世界传递一个坚定的信念——“真正的文物传承,在中国。”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这些身怀绝技的匠人是最坚实的根基,他们用一双慧眼、一双巧手,让流失的珍宝以另一种方式“回归”,也让千年技艺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展出的藏品。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燕京八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京味儿”代表,是指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为代表的八大绝技,汇集了东西智慧、汇合了南北艺术,也是融合了中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历史   燕京   国宝   文物   海外   计划   寿桃   子叶   博物馆   北京   技艺   记者   中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