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网】
付臣欢
7月2日,浙江金华K1373次列车脱线停运,闷热的夏夜叠加通风不佳的车厢,车上旅客又滞留长达3小时,一位旅客砸窗通风。对于砸窗男子,铁路公安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为此,不少人都替砸窗男子不平,觉得不该批评,这是在紧急避险。
今天,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情况说明:当时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同时根据通报了解,事发地无旅客候车室和乘降站台,车上工作人员有采取应急行为,比如打开现有气窗通风降温、发放矿泉水、安置头晕旅客等;同时,另有协调调送八宝粥、矿泉水,以及120救护车等应急准备。
从乘客角度来说,高温、通风不佳、滞留3小时,身体不适肯定想要赶紧开门开窗通风,起码在等待列车恢复运行过程中不用“白遭罪”。从铁路方看,列车在没有旅客候车室和乘降站台的地段故障,如果因为开门开窗而有乘客趁机离开,显然会有危险。一方是当下已有的感受,一方出于未发生的隐患考量,砸窗男子直接以开窗通风但被批评教育打破了这个僵局。
那如果非要“较真”呢?
首先,铁路方对于“紧急程度”,应该考虑事实情况和当事人反应。通报称“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然而车上其他乘客提供的视频展示,许多乘客上衣被汗水浸透,还有人脱掉上衣。在其中一节车厢,有乘客大喊“闷死”“受不了了”,多位乘客希望能够开车窗。显然,乘客的身体反应很真实。总不能真到生命危险关头才算真紧急,那就成了粗暴的“活着没死就行”,一点没有人文关怀。
其次,不应该把乘客与工作人员视作“打擂台”的两方。工作人员担心开门开窗后如有乘客下车会有危险,这很正常。但显然,这是把乘客当作被管理方的一种思路。下车无路可走甚至有危险,正常人总不会非要“头铁”去试?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征求乘客意见并与上级反馈,开门开窗通风的同时,与一些乘客共同守好门窗出入口、维持好当下秩序,大家站在同一方一起解决问题。
事实上,为什么没能这么做?估计是铁路方“不敢冒险”,所以保守地选择不开门窗(除现有可开气窗)。那为什么不敢冒险呢?就怕开门窗有乘客“跑路”出事。归根到底,谁都怕承担这个责任。所以,这才是要解决的关键。一方面,有了前车之鉴,应急预案甚至是车厢的通风问题,都应该有所优化。另一方面,没有百分百完美的计划,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必要在工作人员灵活处理类似问题时,给予其敢作为的底气。这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
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乘客。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