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2007年出生在广东湛江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兄妹五个,她排行老三,父母靠务农维持生计。
从小她就展现出对水的亲近感,七岁那年被湛江体校教练相中,觉得她身材匀称、胆子大,适合练跳水。
起步阶段她在低台练习,逐步适应十米高台的挑战。2018年进入广东省队后,成绩稳步上升,2020年全国跳水冠军赛她以高分拿下女子十米台金牌,那时她才13岁。
东京奥运会前,她入选国家队不到一年,比赛经验有限,但凭借稳定发挥和“水花消失术”,以466.20分夺冠,一夜成名。
这段经历让她从乡村女孩变成全国偶像,可也开启了后续的压力循环。
奥运归来,全红婵的生活彻底变样。
媒体蜂拥而上,粉丝追捧不断,她一度被塑造成“天才少女”的形象。网上到处是她的剪辑视频,配上夸张标题,称她为“水花女王”。
可这种过度包装,渐渐显露出问题。
2021年底,她参加全国锦标赛时,动作已稍有不稳,得分不如奥运时耀眼。
网友开始小声议论,有人说她骄傲了,其实忽略了她正值发育期的事实。
身高从1.43米开始增长,到现在1.53米,体重也随之增加约10公斤。
这种变化对跳水运动员来说,是实打实的考验,因为原本熟悉的空中转体和入水控制,都需要重新适应。
伤病方面,早从东京奥运前就埋下隐患。她训练中扭过脚踝,当时忍痛坚持,现在旧伤反复发作。进入2022年,身高体重变化加剧,她在队内测试时,转体速度慢了些,入水角度也偶尔偏差。
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她单人项目得分下滑,赛后承认发育影响了动作稳定性。网友的评论随之而来,有人直言她“胖了不适合跳水”,这些话虽是少数,但传播快,容易放大压力。
跳水名宿高敏曾指出,发育关就像走钢丝,走不好容易陷入恶性循环,需要教练耐心引导和运动员自律。
巴黎奥运会前,全红婵的体重控制成了焦点。她和陈芋汐搭档双人项目拿金,但单人银牌后,又有声音质疑她的状态。
键盘侠们抓住零星照片,说她“长胖了不行了”,忽略了遗传因素——她家人体质易胖,控制难度大。
这些攻击不只停留在体重,还延伸到退赛决定上,仿佛她一退就是放弃。
今年麻烦集中爆发,1月她获世界泳联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奖项,可2月拟保送暨南大学的消息一出,又有人议论她分心学业。
3月28日满18岁生日,队友祝福不断,但训练中脚踝肿胀问题已显。
4月墨西哥世界杯站,她单人十米台摘银,赛后坦言体重上涨导致动作变形,得分落后陈芋汐4.95分。
这次成绩虽在意料中,但网上议论升级,有人建议她转行,言语尖刻。
5月21日,全国跳水冠军赛前,她随广东队到武汉,但旧伤复发被迫退赛。脚踝积液严重,队内说明明确是伤病所致。新华网报道确认她已抵达赛场,却因伤退出。
消息传开,网络上谣言四起,有人说她被退回省队或遭排挤,其实纯属臆测。
6月她返回广东基地专注康复,第一阶段用高压氧舱治疗,每天坚持,逐步排积液。
第二阶段引入AI动作捕捉系统,校准转体和入水。营养师严格把关饮食,避免体重反弹。
7月初,世界泳联世锦赛名单公布,她因伤缺席,由队友顶上。7月4日官方确认,12岁小将于子迪将出战。她在视频中为队友加油,自述状态不错,感觉挺好。
这次退赛不是退役信号,而是康复需要。
中国跳水队批准她的决定,家人和陈芋汐也送上祝福。
这些事件串起来看,早有预兆。
从东京后被“神化”,到如今伤病缠身,过度追捧带来的副作用显而易见。粉丝热情本是动力,可演变成键盘侠的攻击,就变味了。
全红婵不是机器,总有低谷期。发育关每个女跳水选手都过,高敏、何威仪等前辈分享经验,强调需要时间调整。
她18岁,正值青春,身体变化正常,强求不变只会伤人。
运动员的荣耀背后,是无数汗水和忍耐,咱们作为观众,别成了额外负担。
参考资料
热搜第一!全红婵最新露面、发声 湖南日报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