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初秋,大家光顾着加衣服,可能都没注意到家里、周围环境,甚至自己身体悄悄起了变化,特别是潮湿,很容易被忽略。
夏天过去后,秋老虎再热一下,接着就是早晚温差大、空气一会儿干一会儿湿。
尤其南方,有些地方整天都潮乎乎的,衣服晾两天都干不了。
这种天气,霉菌就容易跑出来。
有些人没感觉,有些人却会因此惹一堆麻烦,严重的原本有病的人更难好。
其实大家都知道有霉菌这玩意儿,但一般就觉得是“墙角发霉”、“面包长毛”,擦掉就完事儿,没觉得跟健康有啥关系。
但其实有些霉菌,对人影响特别大。
尤其初秋,湿度不稳定,气温忽高忽低,霉菌特别容易找到机会生长。
像常见的黑曲霉、青霉、黄曲霉,一旦在家里蔓延,不光空气不好,还会直接影响呼吸道、皮肤,甚至肝脏和免疫系统。
过敏体质的人最容易“中招”。
他们对空气里的霉菌孢子特别敏感,一吸进去就可能打喷嚏、咳嗽、哮喘,皮肤还会起红疹,痒得不行。
很多人以为是换季过敏,其实是霉菌超标。
过敏体质的人免疫反应本来就大,被霉菌一“挑”,情况可能越来越糟,光吃药不一定管用,得从环境下手,彻底清除霉菌才行,不然反复发作,谁都受不了。
还有呼吸系统不好的人,像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患者。
这些人呼吸道本来就弱,过滤空气中脏东西的能力比别人差,要是再住在潮湿、发霉的地方,简直是“养霉菌”。
很多人一开始咳嗽两声没在意,结果一查,肺部感染,而且是霉菌感染,比细菌感染还难搞。
霉菌性肺炎治疗时间长,药也不好选,有些药副作用还挺大,不像细菌感染那么容易控制。
免疫力低的人也要注意,比如化疗的、长期用激素的、器官移植后的、有糖尿病的人。
这些人抵抗力差,霉菌很容易从呼吸道、皮肤或伤口进到身体里,引起全身感染。
有些霉菌感染会进血液、器官,比如肝、脑、肾,一旦扩散,死亡率很高。
有数据说,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死亡率在 40%-70%,尤其耽误了诊断的,病情恶化很快,治疗特别难。
可能有人觉得夸张,觉得生活里哪有这么多霉菌。
但其实调查显示,2021年一项针对12个城市1600多户家庭的研究发现,超过35%的家庭在秋天测出霉菌孢子超标,尤其是南方,湿度长期超过70%的地区,这个比例甚至达到60%。
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家里有问题,因为霉菌不一定能看见,有时藏在空调滤网、家具背面、橱柜缝里,甚至地毯下,这些地方不常清理,就成了“霉菌老窝”。
更麻烦的是,有些人即使知道家里潮湿发霉,简单喷点酒精、开窗就算了,根本没用。
霉菌一旦附在墙上、衣服上或空调滤网上,不彻底清洗、干燥,它还会继续繁殖,甚至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释放孢子,这些孢子就是空气里的隐形威胁。
特别是家里有小孩、老人、病人,更不能掉以轻心。
很多儿童哮喘、湿疹、鼻炎,都和空气中的霉菌过敏有关。
秋天,很多人还喜欢开始存食物,比如干货、杂粮、腊味、花生、玉米,这些东西要是保存不好,就容易长黄曲霉。
黄曲霉会产生黄曲霉素,这玩意儿是致癌的,对肝脏伤害特别大,长期吃会增加肝癌风险。
除非食物保存得特别好,不然一旦发霉,哪怕只有一点,也不要吃了,切掉也没用,毒素可能已经扩散了。
当然,也不是说都要怕霉菌,主要看环境和个人体质。
身体好、免疫力强,平时也注意清洁,霉菌就没那么容易出问题。
但很多人没意识到,直到自己或家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过敏、头痛,甚至消化不好,才想到可能是空气有问题。
这时候,如果再加上睡不好、吃得油腻、心情不好,身体抵抗力只会越来越差,给霉菌机会。
事实上,预防霉菌并非难事,最基本的举措便是通风与湿度控制。
秋天一定要保持室内湿度在60%以下,可以用除湿机或空调。
然后,需定期对空调滤网、抽屉、床底以及洗衣机进行清洗,因为这些地方极易藏霉。
衣物莫要阴干,宜尽量置于阳光下晾晒,贴身衣物与毛巾尤需如此。食物应干燥、密封保存,花生、坚果之类以分批小包装冷藏为宜。
总之,霉菌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敌人,但它确实无孔不入。对某些人来说,它的危害不比细菌病毒小。
尤其在换季的时候,更要小心,及时调整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
别等身体出问题才后悔,到时候再查再治,只会更麻烦。
与其等有症状再处理,不如一开始就养成防霉的习惯,特别是容易过敏、免疫力差的人,更要上心。
生活中的隐患,往往藏在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杨璞,杨羽.处暑养生要“三防”“三宜”[N].江苏科技报,2023-08-23(A09).
更新时间:2025-08-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