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年牺牲66年后遗腹女被找到,94年在墓碑前痛哭:爸我来看您了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994年,72岁的苗玉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到一块墓碑前。

陈乔年三个字映入眼帘时,她突然双腿一软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声音嘶哑地喊出那句藏了一辈子的话:爸,我来看您了。

没人知道这个普通的乡下老太太,竟是66年前牺牲的革命烈士陈乔年的遗腹女。

时间倒回1928年,上海的冬天格外冷,当时担任省委组织部长的陈乔年正在英租界的一所女子中学里开会。

他穿着藏青色长衫跟同志们讨论着工人运动的计划,没人预料到叛徒已经带着国民党特务摸到了门口。

砰的一声,门被踹开,特务们举着枪冲进来用麻袋套住陈乔年的头,将他强行拖走。

这一幕被躲在窗帘后的女同志史静仪看在眼里——她是陈乔年的妻子,当时已怀有身孕,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后来的苗玉。

陈乔年被关押在龙华监狱,史静仪曾挺着大肚子冒着风险去探监,监狱的铁窗隔开了夫妻两人。

陈乔年隔着玻璃用口型对她说照顾好自己,又指了指她的肚子,眼神里满是不舍。

那时的陈乔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知道自己参与的革命事业随时可能让他付出生命。

此前哥哥陈延年就在被国民党杀害,他接过哥哥的工作继续在白色恐怖中奔走,年仅26岁的陈乔年,就这样倒在了枪口下。

陈乔年牺牲后,史静仪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她不仅要躲避国民党的追捕,还要照顾好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

当时她身边还有一个儿子叫陈红五,是她和陈乔年之前生的,才两岁大。

为了给丈夫收敛遗体,史静仪四处找关系。

可国民党特务看得紧,她连丈夫的遗体都没能见到,只从老同事那里拿到一件陈乔年穿过的长衫,上面还沾着血迹。

不久后年幼的陈红五夭折了,接连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史静仪,几乎被击垮,但一想到肚子里的孩子她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史静仪生下了女儿取名陈鸿,这是陈乔年生前就想好的名字,希望孩子能像鸿雁一样自由飞翔。

但是组织上安排史静仪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陈鸿托付给中国互济会。

互济会是当时负责救助革命者家属的组织,工作人员承诺会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等革命胜利后再让她们母女团聚。

史静仪抱着襁褓中的女,看了又看,最后狠下心转身登上了前往苏联的火车,这一别,就是一辈子。

互济会的工作人员没有辜负承诺,他们通过地下交通线,将陈鸿送到了安徽安庆的苗姓夫妻家中。

苗家是普通农民,为人忠厚,因为没有孩子,便答应收养陈鸿。

可没想到,陈鸿刚到苗家不久,苗家的亲生女儿就夭折了,夫妻俩悲痛之余,对陈鸿更加上心。

但不幸的是,没过几年苗家夫妻先后染上重病,失去了劳动能力,根本无力再抚养陈鸿。

无奈之下,他们又将陈鸿送到了当地一户陈姓地主家,让她帮忙放牛、砍柴,换口饭吃。

陈鸿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放牛、割草、喂猪,稍微慢一点就会被地主婆打骂。

9岁那年她得了麻疹高烧不退,地主家怕她传染,把她扔进了牛棚,多亏邻居一位好心的老奶奶偷偷给她送药、喂水,陈鸿才捡回一条命。

从那时起,陈鸿就知道自己必须靠自己活下去,她听说参军能吃饱饭,还能找到亲人,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解放战争时期,她跟着华东野战军参加了多次战役,从安徽打到福建,她留在了当地成了一名基层干部,后来还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可她始终没忘记找父母这件事,只是当时信息闭塞,又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找亲人的事一直没有进展。

苗家的养母在临终前,把苗玉叫到床边,拿出一个包裹——里面是当年史静仪托付时给孩子带的小红棉袄、绒裤和一顶小斗篷。

养母告诉苗玉,她的亲生父亲是革命烈士,母亲去了苏联,让她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亲人。

1985年的一天,苗玉的一位老战友看到了一篇文章,觉得文中描述的情况跟苗玉常说的身世很像,便把文章剪下来送给了苗玉。

苗玉拿着文章手不停地发抖,文中提到的信息都跟养母告诉她的一致。可她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找了几十年的烈士女儿。

为了确认身份,苗玉开始给文章的作者杨纤如写信,详细讲述自己的经历。

两人通过书信往来,核对了很多细节,比如小红棉袄的样式、收养的时间地点等,越来越多的线索指向苗玉就是陈鸿。

可就在两人准备见面细谈时,纤如突然病逝,这让苗玉再次陷入绝望。

好在杨纤如的子女没有放弃,他们根据父亲留下的书信找到了苗玉在福州的住址,专程赶去见她。

在组织的安排下,苗玉终于踏上了认祖归宗的路,她先是去了上海,在陈乔年牺牲的枫林桥附近凭吊,又去了安庆老家。

最后来到重庆歌乐山革命公墓,那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在苦难中挣扎的苗玉,而是陈乔年的女儿陈鸿。

如今苗玉已经去世,她一生虽然历经磨难,但用自己的坚韧,活成了父亲希望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陈乔年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

2. 《烈士遗孤苗玉寻亲记》(《党史纵览》杂志,1995年第3期)

3. 《中国互济会历史资料汇编》(中国革命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4. 《陈独秀家族史》(唐宝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5. 《新四军女兵苗玉的峥嵘岁月》(《福建党史月刊》,2001年第7期)

6. 《杨纤如文集·书信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历史   遗腹   墓碑   牺牲   年后   党史   苏联   孩子   养母   烈士   国民党   特务   安庆   书信   长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