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人形机器人亮相链博会,为何却说普通用户只能看不能用?

据第一财经7月16日报道,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今日开幕,宇树科技、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首次参会。宇树展台展出的G1人形机器人和Go2机器狗吸引大量观众驻足,但工作人员坦言,这些明星产品并非"开箱即用"——内置的握手、招手等基础功能需遥控器操作,若想实现搬运等进阶功能,普通用户需自行二次开发,技术门槛颇高。

一、"明星产品"背后的技术鸿沟

宇树G1人形机器人售价9.9万元起,身高1.27米、体重35公斤,能完成侧空翻、武术动作等复杂指令。

但实际体验中,其"聪明程度"却与演示视频存在落差。在今年家电博览会上,尽管G1能与观众握手互动,却无法自主完成倒水、递物等日常任务,所有动作均需通过遥控器预先编程。

这种"硬件超前、软件滞后"的矛盾,折射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共性难题。

"现阶段的机器人缺乏常识推理能力。"MIT机器人专家Daniela Rus在波士顿博览会上指出,即便最先进的机器人也可能误将人类当植物浇水。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坦言,目前产品主要面向科研和工业场景,消费级应用还需3-5年技术沉淀。

二、供应链变革的"试金石"

链博会首次设立"6链1展区",将AI、汽车、农业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串联。

宇树此次参展的核心诉求,正是通过供应链整合突破技术瓶颈。

其Go2机器狗已实现全球69.75%的市场占有率,年销量超2.37万台,但人形机器人仍需依赖中大力德的减速器、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等供应链伙伴。

英伟达的参展策略更具战略眼光。其展出的Omniverse数字孪生平台,正被中国宝武用于智能工厂仿真,而Mega方案可同时模拟数千台机器人协同作业。黄仁勋在开幕式上用中文表示:"中国供应链是奇迹,英伟达愿与合作伙伴共同定义AI时代的工业标准。"

三、商业化落地的"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行业级应用的快速突破:宇树G1已进入上海大学实验室,用于医疗导诊项目研发;中国移动近期斥资1.24亿元采购宇树机器人,计划部署在营业厅担任智能客服。

另一边则是消费市场的"叫好不叫座"——京东数据显示,G1标准版上线即售罄,但用户反馈集中在"能跳舞但不会干活"。

这种分化源于技术路径的差异。工业场景可通过预设程序实现精准控制,而消费级应用需要机器人具备环境自适应能力。

图灵奖得主杨立昆直言:"很多人形机器人演示令人印象深刻,但实际很蠢。"他认为,AI大模型的突破可能需要10年才能真正赋予机器人"常识"。

当G1在链博会现场表演武术赢得掌声时,台下观众的提问更具现实意义:"什么时候能买到会做饭的机器人?"这个问题背后,是技术理想与市场现实的碰撞。正如宇树工作人员所言,机器人产业的真正突破,或许不在硬件迭代的速度,而在如何让技术从实验室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你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普及还需跨越哪些鸿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科技   能用   机器人   人形   英伟   技术   鸿沟   观众   机器   工业   遥控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