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秘密威胁
那个夏天,连续的高温让城市犹如一个巨大的烤箱。李明(化名)刚刚退休,本打算和老伴享受晚年时光,却被一场奇怪的健康危机打乱了计划。
李明是一名退休教师,平日里生活规律,几乎不抽烟不喝酒,身体还算硬朗。可往年这个时候,他总觉得精力充沛的自己,仅仅几周里,体力却被悄悄掏空了。走几步就喘,夜里睡不好,记忆力也开始出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他发现自己脸上的细纹和斑点明显增多,好像突然“老了好几岁”。

老伴赵女士一开始以为他是忙乱心思导致的压力变大,但李明自己非常焦虑。这种“提前”衰老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医院的专家诊断后,李明被告知他的“生物年龄”远远超过了实际年龄——而罪魁祸首,竟然是夏季的极端高温。
——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真实发生在许多生活在高温地带人们身上的故事。
高温,真的让人变老得快?
近年来,全球气温不断攀升,极端高温天气频繁袭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发现,长期暴露于32摄氏度以上的极端高温环境,会让人的“生物年龄”加速增长,影响程度甚至和吸烟、酗酒这些传统公认的衰老加速因素相当。
什么是生物年龄?
简单说,生物年龄是根据我们身体器官和细胞的健康状态推算出来的年龄,它比挂在身份证上的实际年龄更能反映“身体真实状态”。李明的生物年龄表示,他的身体细胞似乎比录上的时间早了大约了一年。

**南加州大学的老年学专家崔恩英教授(Eun Young Choi)说,**即使我们摒弃了收入、饮食、运动等影响因素,高温依然独立成为导致衰老速度加快的关键。
为什么高温加速衰老?
酷暑不只是让人难受那么简单。从细胞层面,高温可是有深远的影响:
- 器官负担加重
梅奥诊所的**老年病学家阿米特·沙阿(Amit Shah)**指出,人体为了散热,心脏工作负荷加大,持续高温就像给心脏按了“加速键”,时间久了心脏疲劳、受损风险明显上升。 - 代谢和免疫系统失衡
高温会让身体产生持续的应激反应,释放出大量炎症物质。炎症不仅损伤身体,多余的炎症反应还会干扰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身体应对疾病的能力。 - 肾脏承压,脱水隐患
高温使得人体不断出汗、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肾脏不断努力保留水分加重负担,长期下来可能引发肾功能损伤。 - 基因表达改变,表观遗传衰老
最新科研发现,高温对DNA甲基化(基因开关)有影响,调节基因的“开关”因此紊乱,促进衰老相关基因表达,导致身体衰老速度加快。
“高温衰老”有多严重?
研究数据显示:

- 极端高温地区居民生物年龄比温凉地区居民平均大了约14个月。
- 900多名成年人的血液检测显示,常年处在更暖环境中的人,血细胞的生物年龄更大。
- 高温晚上住空调的人衰老速度会减慢。
- 夏季热浪期间,心梗及痴呆发生率明显增加。
这意味着,热浪不止是“热”,它是加速心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甚至早死的幕后推手。
迈阿密心脏与血管研究所的专家阿德达波·伊卢约马德博士(Adedapo Iluyomade)形象地比喻:“这就好比汽车发动机不断超负荷运行,最终零部件的磨损速度远远超过正常工作时。”
李明的心路历程:恐惧到释然
面对医生关于高温加速衰老的诊断,李明和赵女士经历了几个心理阶段:
- 质疑与恐惧: “高温也能让人‘老’?这和我几十年规律生活还抽烟喝酒没关系吗?”面对直击心理的诊断,老两口感到无助和恐慌。
- 接受与行动: 经过医生详细讲解,他们懂得这是环境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威胁,开始按照医嘱每天保持室内凉爽,调整生活习惯,多喝水,避开烈日。
- 反思与倡导: 李明开始尝试影响身边更多中老年朋友,传播“防暑降温,关爱健康”的理念。
“我后悔以前没重视夏天的热,没想到它对身体伤害这么大。”李明说。
专家建议:如何对抗高温带来的衰老?
- 合理利用空调降温。
空调不是奢侈品,尤其对50岁以上人群而言是健康保证。就算不能全屋覆盖,至少保证睡眠环境凉爽。 - 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
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尽量待在阴凉处,避免人体“过热”。 - 科学补水,防止脱水。
“口渴是身体已缺水的信号。”专家提醒,即使不渴也要适度喝水,避免肾脏负担加重。 - 营造绿化环境,创造阴凉空间。
城市中的一棵树、一处绿地,都能让气温降低,缓解炎热对身体的压力。 - 加强社区和家庭支持。
特别照顾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邻里间互相关心,保证他们能安全度过高温天气。 - 定期体检,关注心肾功能。
高温加速器官损伤,关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小问题演变成重疾。

“高温衰老”背后的科学依据与未来方向
高温导致的早衰现象已在多个权威医学杂志中报道:
- 《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刊载的研究用DNA甲基化“时钟”工具显示,高温地区老人的细胞衰老速度明显快于凉爽地区的同龄人。
- 《环境国际》(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的相关研究通过血液检测验证了高温加速生物老化的事实。
-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倪文礼博士强调,高温风险独立存在,具有普遍性且不可忽视。
未来研究正在探索:
- 高温影响是否可逆?
- 个体如何建立更强的生理适应力?
- 新型城市设计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健康风险?
这些都将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
结语:与高温共处,但不被高温“催老”
李明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个世界正变热,极端高温正在加速我们的衰老进程。但好消息也很明确——我们绝非无力应对。
科学和生活习惯的结合,有效调控温度和湿度,合理饮食和作息,保持良好社交支持,这些都能缓解高温对身心的负面影响,帮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拥有健康活力。
对于你和我来说,重视高温对健康的影响,制定适合自己的防护措施,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参考资料:
- Choi, E.Y., et al. (2025). “Extreme Heat Exposure and Epigenetic Aging: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Science Advances.
- Ni, W., et al. (2025).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Biological Aging in Adult Population,”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 Shah, A., et al. Mayo Clinic insights on heat and aging, 2025.
- Iluyomade, A. (2025). “Cardiovascular implications of chronic heat exposure,” Miami Cardiac & Vascular Institute.
-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reports on heat-related aging risk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