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合影突然在体育圈刷屏,63 岁的郎平穿着奥运代表团 T 恤,和坐在轮椅上的汤淼相视而笑,桌上的红包格外醒目。
配文里那句 “老友相聚,总有说不完的话”,看着平常却藏着不寻常。
这已经是郎平第十多年专程探望汤淼了。
一个是世界顶级女排教练,一个是因伤退役的男排前主力,两人非亲非故,怎么能维持这么久的情谊?
更让人好奇的是,从美国刚回国 6 天就赶去上海探望,忙到连轴转的郎平,为啥偏要在这件事上 “浪费时间”?
要讲清郎平对汤淼的十年牵挂,得先说说两人在排球圈的交集。
郎平作为中国排球的 “传奇符号”,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以运动员身份登顶奥运,后来转型教练更是享誉世界。
而汤淼是 2000 年后中国男排崛起的核心球员,司职接应二传的他爆发力强,多次在关键比赛中救主,是圈内公认的 “潜力新星”。
两人的相识,源于排球界的 “跨队交流”。
2000 年初,郎平虽在国外执教,但常回国参与排球青训研讨,而汤淼作为男排重点培养对象,多次参加总局组织的集训与交流活动。
有次全国排球教练员大会上,郎平特意点评过汤淼的技术称他的扣球节奏好,就是力量分配得再巧点就更完美了。
这番精准的指导让汤淼印象很深,后来遇到技术难题,还托人向郎平请教过。
真正让两人熟络起来的,是 2005 年的全运会。
当时郎平以顾问身份协助地方队备战,汤淼代表上海男排参赛,赛间隙歇时,郎平主动找他聊了半小时,从接发球站位到体能分配,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
汤淼后来回忆,那次交流让他受益匪浅,也让他对这位 “前辈” 多了份敬重。
而在郎平眼里,汤淼身上那股不服输的拼劲,像极了当年自己在女排 “流血不流泪” 的状态,自然多了份关注。
这种 “前辈对后辈的赏识”、“同路人的惺惺相惜”,成了两人情谊的起点。
谁也没料到,两年后一场意外,会让这份赛场情谊,变成跨越十年的温暖牵挂。
2007 年,25 岁的汤淼正处在运动生涯的黄金期,刚帮中国男排拿下亚运会亚军,距离奥运梦想只有一步之遥。
可在俄罗斯的一场热身赛中,他起跳后意外头部着地,被确诊为颈六椎爆裂性骨折伴完全性脊髓损伤,从此只能依靠轮椅行动,运动生涯戛然而止。
消息传到郎平耳中时,她正在美国带队备战联赛,当即托人送去慰问品和亲笔信,信里写着 “别放弃,排球大家庭不会忘了你”。
2013 年郎平接过中国女排帅印回国,第一件 “私事” 就是抽时间去上海探望汤淼。
推开病房门时,看到曾经在赛场上活力四射的小伙子瘫坐在轮椅上,郎平红了眼眶,拉着他的手说以后会常来看他。
这句承诺,一守就是十多年。
十年前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汤淼特意坐着轮椅到现场祝贺,郎平特意绕到观众席,蹲在他身边聊了二十多分钟。
既分享夺冠时 “心脏都要跳出来” 的激动,也细细询问他康复训练的细节,甚至记得他喜欢吃的上海本帮菜,特意带了老字号的酱鸭。
2017 年汤淼通过试管婴儿迎来女儿汤臻臻。
郎平带着助手安家杰专程赶去上海,不仅送去了印着排球图案的婴儿服,还和汤淼一起逗孩子,笑着说 “等她长大教她垫球”。
去年 9 月,郎平刚从美国飞回北京,倒完时差就直奔上海,手里拎着的还是汤淼爱喝的老字号酸梅汤。
两人坐着聊了一下午,从女排的新队员聊到孩子的学业,像寻常老友般自然。
有人说这是 “名人作秀”,可十年时间足以拆穿所有伪装。
要是想博眼球,一次两次就够了,犯不着年年花时间、跑断腿,更犯不着记住对方的饮食喜好、孩子的成长细节。
郎平的坚持,本质上是对 “排球精神” 的另一种诠释,赛场上的拼搏是精神,赛场外的相守更是。
而汤淼的回应,也让这份情义有了双向的温度。
受伤后的汤淼没有消沉,他不仅积极做康复训练,还学着用电脑记录生活,后来更是组建了家庭、有了可爱的女儿。
每次郎平探望,他从不诉苦,反而总关心女排的比赛情况,还会根据自己的赛场经验提些建议。
这种 “不向命运低头” 的韧劲,或许正是郎平始终牵挂他的原因。
在他身上,她看到了排球人共有的 “硬骨头” 精神。
这份情谊里,既有郎平的温暖守护,也有汤淼的坚强回馈,成了超越普通朋友的精神共鸣。
郎平的做法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我们总说 “没时间”、“顾不上”。
可比起她要带球队训练、要全世界飞比赛的忙碌,我们缺的可能不是时间,而是那份把别人放在心上的 “有心”。
郎平与汤淼的情谊,始于排球场上的技术切磋,归于十年如一日的日常牵挂。
始于前辈对后辈的赏识,终于精神层面的互相支撑。
从赛场上的 “同路人” 到生活里的 “守护者”,这份情谊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一次次探望、一句句关心里,藏着最动人的力量。
郎平的十年坚持,说起来是件 “小事”,不过是记得朋友的喜好,抽空陪他聊聊天。
可细琢磨起来,又是件 “大事”。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情义从不是 “锦上添花”,而是 “雪中送炭”,不是 “需要时才想起”,而是 “再忙也惦记”。
汤淼的人生虽然遭遇了不幸,但因为有郎平这样的朋友,多了很多温暖。
而我们这些旁观者,从他们的故事里,更读懂了 “坚守” 与 “珍惜” 的重量。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