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10月18日发布公告,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接受各界友好人士吊唁。19日,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带孩子的家长、在校大学生,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共同缅怀杨振宁先生,队伍已排到高等研究院大楼外数十米之外。
19日上午8时40分许,外卖小哥龚先生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高等研究院楼前。他告诉记者,一位四川号码的顾客委托他将两束花送到这里。
缅怀室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上午10时,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缅怀杨振宁先生的市民、游客在楼前排队,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带着孩子前来的游客,既有在校大学生、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也有杨振宁先生的同行晚辈和朋友。
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先生告诉记者,昨天得知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心里颤了一下,感觉心情非常悲痛。”他注意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设立了杨振宁吊唁处,今天早上七点半,张先生吃完早饭,一大早便赶了过来。“杨振宁学贯中西,是中国人的骄傲。”张先生说。
另一位前来吊唁的博士研究生冯女士告诉记者,在吊唁处房间内听到低沉音乐的一刻,心情非常沉重。冯女士介绍,高中时期,物理是自己最喜欢的一门课,对杨先生的成就由衷地感到钦佩。她还透露,自己来自安徽安庆,而当了解到杨振宁先生的父亲杨武之曾在安庆一所学校教书时,感到离杨振宁先生的距离更加近了。
记者注意到,上午8时40分许,一位白发老者来到现场等候。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杨振宁先生的同行、晚辈,与杨振宁先生有过交往。“我离得近,自己就过来了。”他走出缅怀室后,手持从吊唁处领取的杨振宁先生生平册页,在大楼外安静地坐着,久久难以释怀。
记者跟随大家进入吊唁处,房间门口,摆放着鲜花供大家领取。房间内,杨振宁先生照片悬挂在墙上,层层鲜花摆放在照片前,大家依次向杨振宁照片鞠躬、献花。房间内还悬挂着十余张杨振宁先生的照片,包括从孩提时的黑白照,到近年的各个阶段的照片。
大家还在签名本上依次签下自己的姓名,记者注意到,从18日晚间到当日上午,已经有近十页名字。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