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利好母婴商品,警惕行业默契提价消弭政策善意 | 封面评论

蒋璟璟

近日,从发放育儿补贴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多项政策红利不但减轻了家庭育儿负担,更暖了人心。但一些商家却趁机以促销活动变化为借口,动了歪心思,耍起小聪明,暗自提高产品价格。大量家长在社交平台反映,近期网购的奶粉、纸尿裤和辅食等母婴产品价格较之前上浮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这导致部分补贴金额实质上被抵消。(新华社)

奶粉、尿不湿等商品属于市场自主定价,一贯是随行就市的,窄幅的价格波动或许并不稀奇。近来,社交平台上多有关于“母婴产品涨价”的发帖,其内容多有相似,基本都是“对比论证”,通过晒出同一商品在不同时间的售价,来证明“涨价了”的结论。应该说,此类网贴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是由于样本整体数量的有限,其是不是代表了某种行业的普遍现象,则难免存疑。事实上,关于母婴产品的终端售价是有一套严密的价格监测系统的,这比个例更有说服力。

诚然,育儿补贴带来了实质性的利好,其在经济层面,给予相关家庭更多的支持,理论上,这对于关联行业也将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然而一个必须看到的事实是,这一政策的公布也才仅仅半月,时至今日,大多数地方还没有来得及把补贴发到个人手里。在此背景下,难道仅仅基于客户“收入预期增长”的预判,一些母婴产品商家,就急不可耐地涨价了?这个提前量,也未必打得太满、太足了。

每孩每年3600元的育儿补贴,在目前还属于是预期收入,而还没有实实在在变成握在手里的实际购买力。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并不足以支撑起销售端快速的、凌厉的涨价进程。我们知道,电商原本就有一套复杂的定价系统,大促、优惠券、满减、会员福利等等变量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的“到手价”。一些家长所发现的“价格上浮”,很可能是阶段性“优惠收缩”的结果,而所谓优惠力度,原本就是随时动态变化的。

母婴产品市场,一直是充分竞争的,特定品牌的商品,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有涨价增厚利润的就有降价走量促销的,相比于终端价格的局部波动,真正重要的是,要严防相关企业默契合谋、协调控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育儿   利好   母婴   善意   默契   封面   政策   商品   行业   价格   产品   终端   产品价格   奶粉   社交   售价   提前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