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年的开端,天地间的气息在慢慢回暖,草木开始发芽,花朵慢慢绽放,整个世界都变得鲜活起来。人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像大自然一样,精神振奋、充满生机。春天的养生要点,其实就两个字:舒展。晚上可以稍微晚点睡,但清晨一定要早起,出去走走,看看草木,呼吸新鲜空气,让心情舒畅。不要总是紧皱眉头,更不能动不动发火。春天讲究的是“生”,就是让万物都能自由发展。对人来说,就是要顺势扶持生命,而不是压制它。比如,对孩子不要过度责罚,对家人朋友要多一些包容。春天顺应天时,肝气自然舒畅。如果不顾规律,性情压抑、急躁易怒,那肝脏就会受损,等到夏天,身体就容易出现寒冷、气血不足的毛病,整个人都会少了朝气。
到了夏天,天地之气最旺盛,万物开花结果,热烈得让人都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力量。这个时候,人要顺应这种“盛”的状态。夏天的养生之道,是养长。晚上可以晚点睡,但早晨还是要早起,最好能多晒晒太阳。阳光会让人精神愉悦,心胸开阔。夏天特别忌讳生气,因为一旦心火上来,就容易伤心脏。应该多保持快乐,把热情释放出来,就像花儿尽情盛放。这个阶段,人体阳气充盈,需要向外宣泄,所以运动出点汗是好事。但要记住,是适度的汗,不是大汗淋漓。夏天如果不顺应规律,经常心情郁结、情绪暴躁,就会让心脏受损。等到秋天,就可能出现寒热交替的疟疾,甚至到冬天病情更加沉重,身体元气大伤。
秋天一到,空气变得肃杀,天地间的气息开始收敛。叶子落了,草木也渐渐枯萎。这个时候,养生的关键是养收。人要学会收心,晚上早点睡,清晨跟着鸡鸣一起起床最好。生活节奏要安稳,不要太激烈。秋天特别适合让心情归于平静,少一些外放的欲望,多一些内心的安宁。把精气神收藏在体内,不要随便耗散出去。这样,肺气才能保持清肃,身体才能适应秋天的气候。如果不注意这个规律,整天操心、发泄情绪,肺气就会受伤。到了冬天,就容易腹泻,肠胃虚弱,该储藏的能量反而流失掉,人自然容易生病。
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天地间一片萧条,冰雪覆盖,大自然都在闭藏。这个时候,人也要学会闭藏。起居上,晚上要早点睡,早晨不要太早起,最好等太阳出来再行动。精神上,要学会内敛,不要随便外泄。心要像藏在屋子里一样,保持沉静。饮食起居要注意保暖,衣服要够厚,避免受寒。最忌讳大汗淋漓,因为一旦汗液大量流出,体内的阳气也会跟着耗散。冬天的养生之道就是“藏”。如果违背了它,肾脏就会受伤。等到春天来了,该发芽生长的时候,身体却没了力气,就会出现四肢无力、甚至晕厥的情况。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大,就会发现,天地的气息一旦保持清净,就会显得光明澄澈,日月运行有序,风雨也能适时而至,万物得以正常生长。如果天地间的气乱了,就会出现云雾弥漫、风雨失节,白露不降,庄稼枯萎,万物难以生长。恶风频繁,暴雨不断,四季规律被打乱,结果就是生命难以延续。人也是一样,如果生活作息、情绪起居都和四时规律相违背,最终身体就会遭殃。唯有懂得顺应自然的人,才能保持身体安康,不会出现怪病,也不会让生命之气轻易耗尽。
四季阴阳的道理,其实简单明了。春夏是养阳的阶段,秋冬是养阴的阶段。顺应这个规律,就能和万物一样,随时节生长、随时节收藏。逆着来,就像砍掉树根,再茂盛的枝叶也撑不住。阴阳四时,是生命的根本,是生死的源头。顺应它,疾病自然减少;违背它,百病就会丛生。顺应自然,叫做“得道”。真正明智的人,懂得在未病之前就调养,在未乱之前就治理。等到病情严重了再吃药,等到社会动荡了再治理,就像渴了才挖井、打仗了才铸剑,怎么来得及?
养生的精髓,说到底就是两个字:“顺应”。一顺,自然就长寿;一逆,病灾就找上门。春要生,夏要长,秋要收,冬要藏。自然就是这样运行的,人也该这样生活。懂得顺应四季,就能真正把身体养好,少病少灾,长寿安康。天地的智慧就在眼前,就看能不能领悟,并真正用到生活里。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