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经常快走锻炼的人,糖尿病和高血脂风险比其他人小

近来关于健康的讨论,绕不开一个非常常见又特别容易被忽略的动作——走路。

其实不管是医生讲座还是健康App,走路这事都常常被提到,尤其是“快走”这个词。

不是慢悠悠的散步,而是那种能让人轻微出汗、心跳略快、但还能顺畅说话的速度。

快走虽然看起来不那么炫,也不需要什么装备,甚至不少人都懒得把它当回事。

但就是这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动作,竟然被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对身体的帮助大得惊人,特别是跟糖尿病和高血脂这两类慢性病关系特别大。

首先得说明一下,这可不是随口一说。

确实有不少研究指出,长期坚持快走的人,在糖尿病和高血脂方面的发病风险比不运动的人低不少。

有一项覆盖了近8万人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每周坚持快走4次以上,每次30分钟左右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23%,而高血脂风险也降低了接近30%。

这个数据本身已经挺震撼了,但更关键的是,他们还排除了很多干扰因素,比如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家族病史等,结果仍然成立。

换句话说,光靠快走,就能让身体的代谢状态稳定很多。

很多人不理解为啥快走能这么有用,觉得这就是走路嘛,又不是跑步,也没举铁,不累不喘的,哪来的效果。

但其实快走的“威力”恰恰就在这个“不猛但持久”的节奏里。

它能温和地激活身体的葡萄糖代谢通路,让肌肉更敏感地响应胰岛素,从而帮助控制血糖。

简单讲就是,平时胰岛素喊半天肌肉都懒得搭理,结果人一快走,它们就老老实实响应命令,把血糖拉进去消耗掉了。

这也是为什么快走对2型糖尿病预防特别有效的一点。

而且快走过程中能持续消耗能量,特别是脂肪的消耗比例比高强度运动还高一点点,虽然单位时间消耗不多,但胜在稳、在不容易放弃。

再者,快走对血脂的改善也不是空穴来风。

人在运动的时候,尤其是持续运动时,体内的脂蛋白脂酶会被激活,这个酶就是负责分解血液中甘油三酯的主力。

而高甘油三酯是高血脂最麻烦的一种类型,它一高,低密度脂蛋白也容易跟着升,血管也就慢慢堵起来。

但快走这种低中强度运动,特别适合动员这个脂肪清除系统,让血脂保持在相对健康的水平。

有研究甚至指出,坚持快走12周以上的人群,其高密度脂蛋白平均上升了9%,而甘油三酯水平下降接近15%。

这在慢性病管理中是非常可观的数字,甚至能媲美某些药物干预。

当然了,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人一听完就觉得“那我现在就出去快走两小时”,而是想表达一点——快走不是那种见效特别快的神招,但它是一个特别靠谱的习惯。

关键就在于“能坚持”。很多人健身搞了一堆器材,买了跑步机,结果三天热情,两周落灰。

而快走这事儿,不用花钱、不用预约、不用学习,也没有强烈的体能门槛,基本上谁都能做。

更重要的是,它不像跑步那样对膝盖冲击大,也不像力量训练那样需要技巧,就算是50岁、60岁的人,只要走得动,都能做,而且效果不会比年轻人差太多。

在笔者看来,快走之所以被医学界越来越重视,是因为它不仅对糖尿病和高血脂有好处,还对很多其他健康问题都有连带作用。

比如它能改善情绪状态,快走时大脑会释放一定量的内啡肽,这种物质能缓解焦虑和压力;又比如快走还能促进睡眠,尤其是傍晚进行快走的人更容易入睡,而且深睡占比高。

还有一项研究指出,快走和心率变异性之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这个指标用来反映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情况。

简单理解就是,快走让人不仅身体上更健康,神经系统也跟着更稳定。

不过也不能说快走就是万能的,它当然也有一些小限制。

例如,对于体重过重的人来说,刚开始快走可能膝盖压力会比较大,这种情况下需要选平坦的路、穿缓震好的鞋子,同时注意时间不宜太长,每次控制在20分钟以内慢慢适应。

还有些人原本就有骨关节炎,这时候快走速度不能太快,最好是快慢结合,找个自己能接受的节奏最关键。

有时候就是因为一开始走太猛,膝盖疼了就放弃了,那也就可惜了。

再者,快走前热身也别忽略,尤其是气温低的时候,热身可以防止肌肉拉伤。

说回血糖这件事,有的人会问,光靠快走真的能让血糖稳定吗?

其实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坚持”。

有项追踪5年多的队列研究发现,每天快走30分钟以上、每周坚持5天以上的人,在糖耐量异常这一指标上,改善的概率达到47%。

这可不是小数目,等于是有一半人能因为一个简单习惯,避免发展成糖尿病。

相比之下,那些光靠控制饮食但不运动的人,效果差了一截。而如果饮食控制+快走一起坚持,效果更好。

这个结果其实可以给很多人启发,不一定非得跑步、游泳、撸铁才能“运动”,走路这事反而容易坚持,更适合大多数普通人。

而关于血脂问题,也得多提一句,快走其实对调节胆固醇也有点帮助。

虽然不像降脂药那样迅猛,但对提升好的胆固醇(HDL)有一定效果。

有数据显示,坚持快走3个月左右,平均HDL水平可以提升约6%,这个数字虽然不高,但它对心血管保护的意义是很大的。

尤其在当前社会,高脂饮食、久坐工作让血脂问题越来越年轻化,二三十岁检查出甘油三酯偏高的人比比皆是,靠药物干预可能暂时压下去。

但长期来看还是得靠生活方式调整,而快走就是这种调整的关键一环。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纪倩云,李曼,崔雯霞,等.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共病情况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1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养生   糖尿病   风险   甘油   血糖   脂蛋白   比高   血脂   效果   消耗   健康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