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文章:儿童票标准应与时俱进

刚刚过去的暑期,有游乐园因身高测量方式造成补票纠纷,引发网友对儿童票标准的讨论。争论看似因测量误差引起,但折射出的是多年来公众对儿童票标准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关注。

长期以来,儿童票优惠一直以身高为基准,诸如1.2米以下免票、1.4米以下半价票的规定,大致对应6岁以下及7岁至14岁的儿童群体,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下一代的关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这把曾经适用的“老尺子”,显然已难以丈量当下的儿童身高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许多孩子小小年纪身高便超过标准线,使得出于关爱推出的政策未能真正惠及儿童。

铁路部门率先作出积极调整。自2023年起,全国铁路开始按年龄实行儿童优惠票政策:每一名成年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未满6周岁且不单独占用席位的儿童乘车;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儿童可购买儿童优惠票。这一举措惠及了更多儿童旅客,在简化票务流程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公平性,既避免了“高个娃吃亏”的尴尬局面,又充分彰显了儿童友好的公共服务理念,为其他行业树立了良好榜样。

但在不同地方的景区、游乐园、公共交通等众多场所的儿童票标准依旧呈现出五花八门的乱象。有的场所只看身高,有的则只看年龄,还有的是既看身高又看年龄,而且各地所设定的身高标准也是参差不齐,常见的1.2米、1.3米、1.4米等几个门槛并存,并且多年来都未曾作出调整。这般混乱的标准,直接导致了部分“低龄但身高超标”的儿童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优惠待遇。同时,这种标准不一的复杂局面,也给带孩子出行的家长们带来了诸多困惑和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现行标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合理的。以前,信息系统尚不发达,且儿童鲜少办理身份证件,将身高作为优惠票的界定标准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较为高效地对儿童群体进行区分,从而给予相应的票务优惠。

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儿童包括青少年的身高都很难作为年龄区分的有效标准了。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构建一个真正的儿童友好型票务体系。比如,可以考虑以年龄为主,同时在一些特殊区域,比如涉及安全因素的游乐项目等,适当增加身高作为辅助的安全门槛。家长只需出示身份证、户口本或护照等有效的年龄证明即可,不仅非常方便,也能快速完成核验,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误差和争议。

如今,利用身份证等技术手段来核验年龄相当普及,电子证件核验体系也较为成熟。在很多场合,人们都可以通过扫码验龄,或者在相关APP上提前进行申报操作。这就意味着,从技术层面来看,实施以年龄为核心的儿童票标准已经具备条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推动儿童票标准从“量身高”逐步转向“看年龄”,既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人性化服务温度的重要举措。

来源:经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育儿   经济日报   与时俱进   标准   儿童票   文章   儿童   身高   年龄   误差   游乐园   旅客   门槛   测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