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9月16日,“数智文遗陕西行”全媒体采访团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古老院落中,那些曾经只能远观的石碑,那些被封存在玻璃展柜中的国宝,如今正通过数字技术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西安碑林博物馆创建于1944年,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结合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博物馆。馆藏陈列展示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昭陵六骏、淳化阁帖、陵墓石刻、宗教造像等精品文物,现有西安碑林博物馆碑刻珍品、西安碑林文化历史、于右任与鸳鸯七志斋藏石、中古碑志与丝绸之路等展览。
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西安碑林博物馆启动“西安碑林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借助高精度数字化扫描技术,对馆藏《断千字文刻石》《峄山刻石》《颜家庙碑》等珍贵碑刻进行全面数字化采集与处理。通过LED大屏幕,清晰呈现碑文细节与书法神韵,实现内容永久性数字存档与高效利用。该项目不仅为碑刻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极大减少了实物展陈带来的磨损风险,也拓展了文物展示与巡展的多元路径,推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中“活”下去、传开来。
在新馆区域的数字化互动区,一场书法革命正在上演。游客不再需要带着宣纸和墨汁来临摹名碑,只需在特制的数字临摹台上选择心仪的碑帖,用手指或电子笔即可开始临摹练习,数字系统实时跟踪笔迹运动,提供运笔力度、速度和角度的反馈指导。完成后,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将自己临摹的作品以高清图片形式带走,与亲朋好友分享这段独特的文化体验。
这些数字化创新不仅改变了游客的参观方式,更重塑了碑林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理念。高精度数字化采集为每一块石碑建立了永久性的数字档案,这些文化瑰宝也将在数字世界中获得永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在不接触实物的前提下进行学术研究,大大降低了文物保护风险。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为传统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全新范式。在这里,科技不是目的,而是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沟通着专家与公众,融合着保护与利用。当古老的石碑在数字技术中重获新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的深刻变革。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