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姐弟执掌海澜之家,H 股 IPO 提上日程,曾靠魔性广告红遍全国

2002年,江苏江阴,海澜之家第一家门店在南京中山北路开出。

门口挂着“男人的衣柜”招牌,深蓝色的门头和统一陈列的男装迅速吸引注意。

2006年,一句“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的广告语让品牌进入大众视野。

那年,代言人印小天穿着彩虹条POLO衫、在电视上频频露面,成为无数人记忆中的经典片段。

2024年,这个曾靠魔性广告打出名声的服装品牌,再次成为焦点

海澜之家发布公告称,计划赴港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消息一出,引发外界对其转型、接班、乃至品牌未来走向的广泛关注。

姐弟接班,家族权杖交出手

这次IPO,与其说是一次融资动作,不如说是一次“家族交棒”后的大考。

从2020年11月开始,创始人周建平辞去董事长职务,由其子周立宸接任。

2014年姐姐周晏齐的名字也频繁出现在公司股权结构与高管名单中。

这对出生在1980年代的江苏姐弟,正式站上了海澜之家接班的前台。

周立宸1988年出生,拥有清华大学金融学学位,曾就职于上海挚信资本。

2012年,他回归海澜之家,担任集团副总裁,逐步熟悉企业运营。

周晏齐则早年在加拿大留学,回国后也加入企业,并因2014年公司上市而一度成为“江苏女首富”。

父亲周建平的退场并非突然。2020年之前的几年,海澜之家增速放缓,净利润从2015年起逐年下滑。

创始人选择在这个阶段交棒,既有战略转型的考虑,也反映出一个现实——“创一代”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企业需要新思路

从“爸爸衫”到“库存高位”,模式老化成隐忧

海澜之家的商业模式曾一度被视为教科书级案例。通过“类直营”的轻资产模式,品牌迅速扩张。

加盟商负责出资,门店由总部统一管理,卖不动的货还能退回。这种模式在2000年代初至2010年前后非常成功,2013年底门店突破3000家,2014年借壳凯诺科技上市,市值一度接近450亿元

但在今天,曾经的优势正在变成包袱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09.57亿元,同比下降2.65%;归母净利润为21.59亿元,同比下滑26.88%。库存则攀升至119.87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62%。

这些数字背后,是产品滞销、设计老化、消费者流失等多重问题的集中体现。

曾经的“男人的衣柜”,如今频频被年轻人称为“中年男人标配”。品牌形象固化,年轻用户难以接受,导致门店客流下滑、库存积压。

这并不是“创二代”上任之后才出现的问题。实际上,从2015年起,海澜之家的净利润增速就呈现下行趋势。这场“中年危机”,是多年模式惯性累积的结果。

努力转型,效果未达预期

面对挑战,周立宸和周晏齐并非无所作为。公司近年推出女装品牌OVV、潮流子品牌黑鲸HLA JEANS,尝试街头、运动、国风等风格的产品线,试图摆脱传统形象。

代言人方面,也从早期的印小天、杜淳,换成了林更新、沈腾、张颂文。营销策略上更加注重社交媒体传播,试图接近年轻消费者。

但这些行动的成效有限。一方面,快时尚品牌如ZARA、优衣库、H&M频繁上新;另一方面,海澜之家仍以“可退货”的模式为主,产品设计端掌握在供应商手中,反应速度慢,创新能力受限。

“一件经典款卖十年”,曾是稳定盈利的法宝,如今却成了阻碍品牌年轻化的障碍

供应商也在观望。过去愿意承担库存风险,是因为海澜之家拥有强大流量和销售网络。如今,门店人流下降,供应商的积极性也在减弱。

出海突破,H股IPO是转型信号

在国内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海澜之家将目光投向海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达2.06亿元,同比增长27.42%。目前已在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市场进行布局。

赴港上市的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H股IPO不仅是资本层面的动作,更是品牌国际化的信号

“创二代”的接班,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面对新旧交叠、转型压力下的重构。

周立宸面对的不是一个高速增长的企业,而是一个需要重塑品牌认知、优化供应链、重新定义消费者关系的复杂系统。

就像刘畅曾说的:“接班不是接职位,而是接使命。”在中国80%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的大背景下,海澜之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财经   江苏   姐弟   日程   广告   全国   品牌   模式   净利润   公司   企业   库存   消费者   供应商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