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上海的一家高端健身房内,一位年过六旬的男士突然倒地。
现场的人只来得及拨通急救电话,等救护车赶到时,他已陷入昏迷。
傍晚,消息在猎头行业炸开了锅——CGL德筑创始人庄华去世了。
上午他还在签一个过千万的大单,精神抖擞地站在团队前讲未来,下午就因突发心血管问题猝然倒下,连最后一句交代都没来得及说。
10个亿的身家、全国数百名合伙人、满墙的荣誉奖项,都留不住生命最后的那10分钟。
命,从他手中悄然滑走,像极了人生那些无声告别——没有铺垫、没有预警,只剩无数人追悔莫及的“如果当时早点送医”。
庄华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家在上海。父亲是单位职工,母亲是小学老师,家境虽不富裕,但胜在稳定。
他从小聪明,学习好,是那种“别人家孩子”的典范。
高考那年,他以全市前四的成绩考入了中国国际关系学院,专业冷门但眼界极广。
那时的他想过进外交部,想过考公务员,也想过留校任教。
但这些想法,都在90年代的改革潮中被冲得七零八落。
他先去了国企,后来又跳槽到一家外资公司做项目经理。别人图稳定,他偏要折腾;别人怕风险,他反而觉得兴奋。
直到1996年,一个偶然的契机,他接触到了“猎头”这个行业。
当时这个词在国内还极为陌生,而庄华却一眼看出了门道。他拉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成立了“伯乐管理有限公司”。
说实话,头几年很难。没人知道什么叫“中高端人才服务”,更没人相信靠推荐人去找工作也能挣钱。
但庄华认准了——中国迟早会需要这样一批“找对人”的人。
他不怕冷门,也不怕被笑话。他亲自打电话、跑市场、讲方案,连客户公司前台都能叫出他名字。
靠着一股子拧劲,伯乐公司越做越大,甚至在10多年后被全球知名猎头巨头收购,业绩也做到年营收3个亿。
换了别人,这时候也该享清福了。但庄华不肯停。
他说:“我还有东西没做完。”
于是2018年,62岁的庄华从零再来,创立了CGL德筑集团。
CGL的第一间办公室在上海,十几平米,三张工位,连前台都没有。
庄华却每天早晨八点准时到岗,扫地、买水、培训新员工,样样亲力亲为。他不喜欢坐办公室,总往外跑,去见客户、谈项目、讲战略。
有一次他飞北京,刚下飞机就直奔客户办公室,连酒店都没进。
人家说你可以休息一下,他笑着说:“下午谈完这单再睡。”
他的名片上写着“创始人/猎头顾问”,他自己说:“我不是老板,是个业务员。”
他给所有高管立了条规矩——必须下场做业务。不懂客户、不懂候选人,就别在这行业混。
而他自己,从不走过场。一封邮件能回十几遍,一个项目能修改几十稿。团队的年轻人说:“老P比我们还卷。”
他不怕辛苦,但家人一直担心他的身体。
他年轻时爱打球、练拳击,后来年纪大了改去健身房。每次锻炼都自带手环监测心率,连蛋白粉都讲究配比。
可即便如此,也抵不过连年高压的工作和年岁渐长的身体。
其实,他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现健康预警。体检报告里几项指标都红灯,医生反复叮嘱要休息。
家人劝他:“歇一歇吧,你都这么大年纪了。”
他总笑着说:“等我忙完这个项目。”
但那个“忙完”永远也没来。
庄华的婚姻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浪漫,也从未对外张扬。
他的太太是他早年在外资公司结识的同行,两人理念一致、性格互补。
太太做事干练,从不干涉他的公司决策,只默默管着家。
庄华在外拼事业,家里一切井井有条,孩子学习、老人就医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他们没有甜言蜜语,但有的是相互成全。
庄华常年出差,家里的饭桌空了一半,可太太从未抱怨。偶尔吃饭时,太太会问一句:“你最近吃药了吗?”
这就是他们的感情,像老茶一样,温润、克制,却足够持久。
庄华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要做点东西,能留给他们的。”
他的“他们”里,有太太、有孩子、也有一群跟着他打拼的年轻人。
5月12日这天,上海天气晴好。
上午10点,庄华在公司会议室里带着团队签下了一笔价值千万的大单。大家拍手叫好,他笑着说:“晚上请大家吃饭。”
下午2点半,他像往常一样去了健身房。
跑步机刚开10分钟,他突然脸色发白,捂着胸口倒了下去。
健身教练立刻冲上前,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拨打120。但心血管突发病从来不给人留余地。
急救车来了,他已陷入深度昏迷。到医院抢救室时,医生也只能摇头。
晚上6点48分,抢救无效,庄华正式离世,终年62岁。
他的公司官网瞬间变成黑白,他的朋友圈最后一条停在那天早上的业务分享,而他的人生,就这样被一道突发病戛然拦腰斩断。
庄华走后,有无数人发文悼念。
同行说:“他是行业最执着的那一个。”
老员工说:“他教我怎样做人,怎样带团队。”
投资人说:“他改变了整个猎头市场的结构。”
CGL公司,在他手上从零到15亿估值,五年时间干出别人二十年才有的规模。
他定下合伙人制、自由流动机制、团队裂变架构……这些至今还在运转。
他说过,不靠制度靠人性,不靠命令靠愿景。他一直做的,不是猎头公司,而是一个能让年轻人出头的平台。
他不止一次说过:“只要大家能跑,我老了也值。”
现在,他真的停下来了。
但他留下的公司、团队、理念,依然在跑。
人常说:“拼命才能赢。”可命一没了,什么也没了。
庄华的离世不是一场偶然,而是太多“来不及”的积累——来不及体检、来不及休息、来不及服药、来不及停一停看看身边人。
10个亿的身家,算得清;能救命的10分钟,却难买。
他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却终究没给自己留一个喘息的时间。
商业上的成功不等于人生的完整。钱可以再赚,公司可以再建,但命只有一条。
有些人用尽全力冲刺,却忘了沿路把自己丢在了某一站。像庄华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在奔跑,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放慢。
只是命运告诉他:你跑得再快,死神也在等你。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