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系列发售,本以为会是一场“雨露均沾”的销售盛宴,没想到却变成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大分流。
这系列手机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宛如坐过山车,不同款式销量差距巨大,而在发达国家与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偏好更是大相径庭,着实让人捉摸不透。
在全球市场,Pro Max可谓出尽风头。
从苹果官方透露的数据来看,其预订量相比去年同期的16暴涨了60%,这一数据在iPhone发布历史上都相当亮眼。
在美国、欧洲等主要市场,这个款式的交付等待时间普遍延长至3-4周。在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亚太发达市场,这个款式的销量占比更是超过45%。
走进这些国家的苹果店,你会看到顾客们在展示机前驻足,对超大杯的全新功能如数家珍,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库存一到就被抢购一空。
那么问题来了,这款手机为何能如此火爆?看看它的配置就知道了。
先是摄影功能上有显著提升,新增的超级视网膜XDR显示屏和4800万像素的三镜头系统,满足了高端用户对专业级摄影的需求,无论是拍摄风景时的超广角取景,还是拍摄人像时的细腻虚化效果,超大杯都能轻松应对。
在电池续航方面,它也进行了优化,让用户告别“电量焦虑”,屏幕技术更是领先,显示效果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为用户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体验。
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和体验的高端用户来说,这无疑是最佳选择。
与Pro Max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ir,它的市场表现堪称惨淡。
尽管苹果将其定位为“史上最薄”,在设计和便携性方面进行了突破性创新,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在欧美等发达市场,这款手机的需求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iPhone 16 Plus的表现,走进苹果店,Air的展示区显得有些冷清,偶尔有顾客过去看看,拿起来掂量一下重量,然后就放下了。
究其原因,首先是单摄像头配置限制了专业用户群体。
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多摄像头带来的丰富拍摄功能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的刚需,而Air的单摄显然无法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其次,6.6英寸屏幕尺寸与Pro Max的6.9英寸相比缺乏足够的差异化,没有给消费者带来足够的购买冲动。
再者,七千多的售价与Pro系列的价差不足,形成了明显的购买动机分层,消费者觉得花差不多的钱,不如直接上Pro系列,功能更强大。
把目光转向中国市场,这里的销售情况又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
在中国,真正的销量主力并非全球大卖的Pro Max,而是起售价仅5999元的标准版,其销量占比高达40%。
走进中国的苹果零售店,你会看到很多消费者在对比不同机型后,最终选择了标准版。
当然,标准版能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主要得益于其合理的定价和均衡的功能配置。
虽然它没有Pro Max那些高端的配置,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它的性能已经足够出色。
120Hz高刷新率屏幕带来了流畅的视觉体验,A19芯片保证了系统的运行速度,4800万像素主摄也能满足日常拍摄需求。
而且,相比高配的9999元起的售价,5999元的起售价让更多人能够接受,在中国这个对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市场,标准版凭借性价比成功“出圈”。
iPhone17Pro在中国市场则遭遇了相对困难的局面,其8999元的定价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
相比标准版,它的价格偏高,相比Pro Max,它的功能又有所欠缺,这种不上不下的定位,使其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销量占比仅为15%左右,在北京三里屯苹果零售店发售首日,选择Pro的消费者仅有5%。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购买手机时往往会综合考虑价格和功能。
如果预算有限,很多人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标准版;如果追求极致性能和体验,咬咬牙也会选择Pro Max。而Pro在价格和功能上都没有突出优势,自然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iPhone 17系列的销售情况,充分说明了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市场的独特性。
对于苹果来说,如何更好地平衡产品功能、定价和市场定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将是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在选购手机时,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文/编辑 弓长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