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一口油锅,一份鸡排,一串金句,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用最朴素的经营之道,在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
“你可以拒绝我,但请别拒绝美味。可以亏待全世界,但请别亏待自己的肚子。”这样充满智慧的话语并非出自哪位营销大师,而是景德镇一位普通鸡排摊主“鸡排哥”的日常经营之道。
据九派新闻2025年9月25日报道,这位真名叫李俊永的摊主因亲切的服务态度和独特的经营方式,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他的摊位前常排起百米长队,6元的鸡排被网友评价“吃出了60元的情绪价值”。而在这场爆火的背后,是一位深谙人情世故的平凡人,以及他背后一整个“鸡排世家”的支撑。
原则经营,鸡排主理人的独特法则
鸡排哥的走红并非偶然。据羊城晚报9月25日报道,他有着一套被网友称为 “鸡排主理人规则怪谈” 的经营原则。
每天下午4点半后,他不再接待散客,原因是要赶往学校周边服务学生群体。学生购买永远比路人便宜一元,这是他对孩子们的特别照顾。
“装鸡排的袋子永远敞开”是鸡排哥的另一大原则。他的口头禅“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我要的是速度,美味无需等待”已成为顾客熟悉的经典语录。哪怕摊位前排起长队,他依然能维持好现场秩序,并清楚记得每位顾客的需求。
更有趣的是,鸡排哥还会幽默地告诉顾客:“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如果你的袋子被风吹走那么我将不会承认收了你的钱”。这些看似玩笑的话语,实则蕴含着独特的经营智慧。
高情商发言,平凡摊位上的情绪价值盛宴
鸡排哥的真正魅力在于他与人互动时的高情商表现。面对顾客纠结是否购买时,他会巧妙回应:“你可以拒绝我,但请别拒绝美味。可以亏待全世界,但请别亏待自己的肚子”。
有顾客描述道:“他特别擅长提供情绪价值,炸鸡排间隙还会与顾客互动。”
据红星新闻9月23日报道,鸡排哥甚至因走红感到内疚,特别提到“有7位外地游客排队2小时没吃到鸡排”。这种站在顾客角度思考问题的同理心,在当今商业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面对采访,他同样金句频出:“你们比我更辛苦,昨天一直陪在我身边”、“有美女的陪伴我更加不觉得累”。这些幽默又暖心的话语不仅化解了可能的尴尬,还让顾客和记者都感受到尊重。
全家动员,鸡排世家背后的支持系统
爆火后的鸡排哥工作量激增。据九派新闻实地观察,即使已经连续工作5小时,“鸡排哥依旧用标志性的活力感染着在场每个人”。
由于生意太火爆,“鸡排主理人”的家属亲戚都赶来支援,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鸡排世家”。
每天都会解锁新人物:“鸡排嫂”、“鸡排舅”、“鸡排奶奶”、“鸡排侄儿”。鸡排哥的妈妈,也就是“鸡排奶奶”笑着说:“早上5点起来剪鸡排,凌晨一点睡。”
鸡排哥从未想过独揽光环。他在采访中表示,真正辛苦的是自己的夫人,妻子承担着家里的洗衣做饭买菜等家务事,每天也要同样出摊。这种对家人付出的公开承认与感恩,展现了他家庭责任观的另一面。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评论:“鸡排哥最大的成功是选对老婆”。确实,在任何成功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支持系统,而家庭是这个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
社会反响,从街头小摊到现象级热点
鸡排哥的影响力已远超一个小吃摊的范畴。据华龙网9月25日报道,在“鸡排哥”摊位附近,有一名穿着校服的高三学生是他的老顾客。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天早上,学生的语文老师还分享了关于“鸡排哥”的事例,认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0”到“1”发展起来,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关于他的议论文。
鸡排哥的爆火甚至带动了整条小吃街的经济。其他摊主透露,这条小吃街原本主要服务附近学生,通常营业到晚上7点就会换地方。
但自从“鸡排哥”爆火后,这里食客络绎不绝,其他摊主也跟着延长营业时间。
城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据羊城晚报报道,执法人员已现场提醒鸡排哥要注意规范摆摊,同时表示已向市政府申请了一片固定区域供小吃摊贩们摆摊。
走红网络后,鸡排哥表现出难得的清醒。9月23日,鸡排哥还严正澄清:网上冒充他的账号“全都是假冒的”。
但他很快适应了这种变化。极目新闻注意到,9月23日,“鸡排哥”已注册社交平台账号,在首条视频中特别提醒粉丝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次日,他又开通了小红书账号,首条视频中,他穿上衬衫,跟网友们打招呼。网友调侃道:“这是把结婚用的衬衫都找出来了吧”。
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鸡排哥还不忘为家乡做宣传:“欢迎大家来景德镇,我会在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等你”。网友则幽默回应:“鸡排哥可能忽略了国庆网友出游的实力”。
鸡排哥的摊位前,一位高三学生晚自习放学后直奔而来。他曾是这里的老顾客,如今看着爆火的鸡排哥,眼神里满是敬佩。他的语文老师已布置作业——以鸡排哥为案例写篇议论文。
网友调侃说:“鸡排哥的鸡排,6元的价格,60元的情绪价值”。情绪经济时代的商业本质,或许就隐藏在这小小的鸡排摊前。
阿喆锐评:鸡排哥的走红不是偶然,而是真诚对抗冷漠的胜利。在这个追求流量的时代,他给了我们最朴素的启示:成功不需要眼花缭乱的套路,只需要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并以温暖的心待人就足够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提供一份“情绪价值”,社会将减少多少矛盾与隔阂。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