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83万、黄河倒流、地晃5年,中国最严重的地震就在这个县

有道是“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华民族能成为人类历史上,诸多古老文明中未曾断绝的文明,绝非侥幸,而是因为华夏子民总是能战胜一场又一场天灾人祸,在危机和困难中砥砺前行。

那么,中国大地上的灾难到底有多频繁呢?

以大明为例,据邓拓先生的《中国灾荒史》统计指出,在明朝276年的时间里,各类史书共记载的灾难次数达到了1011次。

包括了196次水灾,174次旱灾,165次地震,112次冰雹,还有风灾、蝗灾、歉饥、疫灾380余次。可以说,大明从开局到结束的这276年间,平均每年就得迎接3场以上的天灾,这也是为什么明朝从头到尾都在揭竿而起的原因。

然而,在如此频发的灾难面前,悲催的明朝还爆发了中国乃至世界有史以来死伤最惨重的大地震,它就是华县大地震。

华州大地震

据明史的记载可知,这场发生在明嘉靖壬寅年间的大地震,其核心范围共波及了山西、山西、河南三个省份,同时大半个中国甚至都领略到了震感。从现代统计来看,华县大地震的震级为8级,烈度约11度,重灾区域面积达30万平方千米。

其次,这场地震发生于腊月十二,正值数九寒冬时,家家户户几乎不外出,而地震又恰好发生在子时,也就是午夜12点左右,这种时候发生地震是最致命的。

据悉,当时仅各官府上报的有名字的死亡人数就多达83万,要知道,封建社会的行政效率低下,又经常有隐匿人口的情况,所以这场大地震的实际伤亡情况可能要比奏报的更为严重。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天灾之下,处于震中心的陕西关中一带伤亡可谓惨重无比,明朝官吏秦可大在《地震记》中这样写道:

“潼、蒲之死者什七,同、华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省城之死者什三。”

“关中当乙卯地震之变,民庐尽倾塌无余,被伤者不知其几千万人。旦地中如雷,一日震惊数次。孑遗之民仰天号痛,莫知所为。”——《东衙坡玉皇阁记》

也就是说,伤亡最惨重的震中区域,当地将近有七成的人口不幸遇难,最终导致人烟稠密、经济繁华的陕西关中一带“二千里人烟绝迹”。关中、山西和河南等地几乎一夜之间沦为废墟,经济、文化损失难以估量。

比如起于唐代的汉族文化瑰宝西安碑林,这片文化、艺术价值绝无仅有,经历数代而安然无恙的碑林,却在华县地震中损毁大半。著名的《开成石碑》甚至直接碎裂成40多方。

至于地震带来的后续影响更是糟糕透顶,当时,陕西关中区域的地势突变,山崩、地陷、地裂、滑坡、喷水等现象遍地皆是。很多肥沃的农田耕地瞬间化为不毛之地,许多山川河流因此断流,甚至连黄河都曾被滑坡给堵塞。

与此同时,各地粮食骤减,人心惶惶,社会秩序变得混乱不堪。随之而来的还有旱灾、蝗灾、水灾和瘟疫,更让当地雪上加霜,很多在地震中躲过一劫的人,最终却倒在了后续的饥荒、灾害和内乱当中。

所谓大灾过后必有大疫,地震之后,接二连三的灾难和地势剧烈形变,导致人畜死伤严重,水中病菌不断滋生,瘟疫就此在中华大地盛行,最为严重时,甚至有整村整族绝户的现象。

在混乱之中,各路地痞、流氓趁势抢掠,进一步加剧社会动荡,许多无粮可收的灾民,也只能被迫成为流民或者落草为寇。那些贪官污吏,则趁着灾荒之年横征暴敛,让这场灾难越发难以收场。

可以说,死亡人数超过83万的华县大地震,是中国乃至世界有史以来至今伤亡最惨重的一场地震。那么,在灾难期间,朝廷又在做什么呢

当华县地震爆发之后,明朝各级官员纷纷上奏,请求朝廷援助。不过,由于地震导致各地道路损毁严重,所以等嘉靖皇帝接到灾情报告的时候,已经是次年二月了,此时距离地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救助自然是杯水车薪的。而且,为了防范外族入侵,朝廷是选择将赈灾重点放在了宁夏卫、延绥镇、甘肃真等明朝的边疆重镇,对灾情最严峻的陕西一带却并未给予实质性的救助。

此外,由于明朝自开局以来的财政问题和国力持续锐减,导致明朝中央对地方的赈济本身就很有限,能查到的朝廷拨款甚至只有15万两白银,剩下能做的就是派人到受灾区域祭告当地名山大川和减免受灾区域的赋役。

为此,面对华夏地震这场空前灾难,灾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和当地官府。

一方面,官府在尽力协调民众和士绅阶层间的利益关系,鼓励地主们拿出部分利益给灾民,稳定局面。

另一方面,官府开始开仓赈灾,组织灾民重建家园。通过兴修水利,重铸道路、桥梁、减免赋税徭役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混沌的社会秩序才得到了初步安定。

当然,不管是皇帝、朝廷、地方官府还是士绅阶层,他们毕竟是占少数的统治阶层,真正的受难者还是占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这些灾民无地安置,粮食绝收,瘟疫肆虐,躲过地震又因饥荒、寒冷、疾病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历史   黄河   中国   明朝   华县   关中   朝廷   灾民   灾难   官府   大地震   震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