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杀出“陆家嘴”!向南再造一个“新上海”!

黄浦江的水向东流,上海的钱潮向南涌。一场静悄悄的城市革命正在浦东最南端上演。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三十多年前的老话,如今听起来像个笑话。当年的浦东,遍地农田、工业废气,与繁华的浦西隔江相望,却像两个世界。

如今,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群早已成为上海的名片。但故事到这里远未结束,上海的发展脚步没有停歇,而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魄力一路向南,在曾经的滩涂地上建起一座“面向太平洋的年轻城市”。

01 浦东奇迹:从“烂泥渡”到金融中心

三十多年前,浦东从东昌路到陆家嘴这段江边被称为“烂泥渡”。当地民众甚至编出民谣嘲讽:“路过烂泥渡,行人没有好衣裤”。

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这一决定被称为“中国打出的一张王牌”。位于浦东大道141号的一栋二层小楼,成为浦东开发办公室的所在地,开启了这段传奇。

开发之初,浦东的规划就展现出惊人魄力。陆家嘴规划在全球范围内招标,集思广益,中国、意大利、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设计师各自拿出规划设计方案。

随之而来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发展速度:最多时,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时开工2000多个工地。1997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到访时,看着一路上的工地吊车打趣道:“不妨让仙鹤作为上海的市鸟。”(英文中crane既有仙鹤之意,也指吊车)

曾经被浦西人瞧不上的浦东,如今已成为上海经济的发动机。2024年,浦东GDP达到1.67万亿,占上海全市的35.4%。这意味着,浦东以全市1/5的土地面积、1/4的常住人口,创造了上海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

02 向南!向南!浦东发展重心大转移

浦东开发初期走的是“两桥一路带三区”模式。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杨高路这把“两桥一路”将陆家嘴、金桥和外高桥三个产业区串联起来。

随着北部区域逐渐开发饱和,浦东的发展重心开始呈现明显南移趋势。浦东2035规划中,中央活动区包括陆家嘴、世纪大道、世博、后滩和前滩,其中大部分位于南浦东。

副中心的分布同样说明问题:北部仅有金桥一个副中心,而南部拥有张江、川沙,以及规划能级很高的临港新城。

“浦东向南发展已经是明牌了。”一位观察人士指出,“北部不能说马上衰落,但南北差距拉大,南部越来越强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转向的背后是现实需求:浦东北面狭窄,往东就是大海,发展空间有限。而2009年浦东与南汇合并后,南部拥有了广阔腹地,为城市扩张提供了可能。

03 临港奇迹:六年崛起一座“年轻之城”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六年来,这片土地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临港速度”。

六年来,临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累计引进、落户人才超过14.1万人,实有人口已增至59万。

走进今天的临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工业区。在滴水湖畔,年轻人在朵云书院边看书边赏湖景,在海昌公园与海洋生物邂逅,在天文馆仰望星空——一系列“网红”IP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临港的产业布局聚焦前沿领域: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齐聚于此。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尚界整车生产和电池配套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落地,推动临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向3000亿元迈进。

04 未来的临港:要做上海面向太平洋的“超级接口”

1. 从“造房子”到“造生态”:软硬结合搞大事

临港不再满足于建工厂、拉投资,现在要玩更高级的——工业软件+AI+汽车软件三条腿走路。比如刚成立的“临港汽车软件联盟”,拉上宁德时代、商汤科技这些大佬,目标就一个:让未来的智能汽车从硬件到系统全是“临港造”!华东师大甚至直接把课堂搬进企业车间,放话要“把实验室建在流水线旁”,这波操作简直是把产学研卷出了新高度。

2. 金融开放再升级:让老外的钱“来了不想走”

临港的金融野心是当“中国版劳合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已经聚集了26家全球巨头,国产大飞机出口的保险业务,六成能在临港搞定,保费还比国际市场便宜三分之一。下一步还要搞离岸人民币自由投资,让外资“进得来、留得下、赚得到”。用专家的话说:“以后纽约伦敦谈生意,得先看看临港的汇率牌价!”。

3. 数据流动破壁垒:全球生意“一键通关”

未来临港要建跨境数据通道,比如电子提单、数字身份认证全打通,让企业做海外生意像淘宝下单一样简单。举个例子:以前进口一批芯片,纸质文件能堆满一桌,现在临港试点“数据快捷流动”,鼠标点几下就能完成清关。这招直接吸引像科戈波特这类国际货运平台把总部搬来,因为“这里的数据规则,比新加坡还灵活”。

未来,沿着浦东向南的轨迹,更多的奇迹正在酝酿。从陆家嘴到临港,从黄浦江到东海,上海的城市天际线正在向更辽阔的太平洋延伸。

六年前还是一片滩涂的临港,如今已成为一座实有人口59万的现代化新城。这里的建设者平均年龄只有32岁,真正是一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临港的雄心,从来不是要成为第二个陆家嘴,而是要打造一个面向太平洋的“新上海”。它正以开放的胸怀、创新的基因和实干的步伐,从一片滩涂地跃升为链接全球的未来之城。这座年轻的城市,不仅承载着上海向南发展的战略雄心,更代表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的决心与方向。在这里,吹拂着太平洋的风,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港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上海   向南   滩涂   太平洋   中国   黄浦江   烂泥   城市   未来   年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