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看看我宝宝!”诊室里,一位年轻妈妈抱着三个月大的婴儿,声音里满是焦急。孩子呼吸又急又重,小鼻子一扇一扇,每次吸气都让胸口明显凹陷——这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典型表现。
看似普通的感冒症状背后,这种病毒正让不少婴幼儿面临住院风险。它来得悄无声息,却可能快速进展为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一、认识这个“小怪兽”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之一,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图源:台州疾控
据统计,每50例5岁以下全因死亡病例中,有1例为RSV所致。以2019年为例,中国5岁以下儿童RS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约350万例,占全球10%以上;住院人数在62万-95万,占全球的17%~24%,高居全球第二位。婴儿感染RSV后出现反复喘息、气道高反应,甚至哮喘的风险也会增高。
RSV传播力强且十分“狡猾”,主要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时)和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碰口、鼻、眼睛)。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是传播的高风险区。
二、RSV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1.婴幼儿(<2岁,特别是<6个月)
突出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病初2~4天表现为发热、鼻塞和流涕,然后出现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可有呼吸费力(呻吟)和喂养困难等。
严重时可出现发绀(口唇、鼻甲青紫)、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心动过速、脱水等危急表现。
2.2岁及以上幼儿和儿童
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可有发热;但也可能发展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图源:AI生成素材
特别提醒: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的小朋友,都是RSV感染的高危人群,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三、居家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严格避免二手烟(二手烟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2.保持手卫生:规范洗手是关键!用肥皂搓出泡泡至少15秒,认真彻底清洁手,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
图源:soogif
3.外出防护要做好:流行季外出必戴医用口罩,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如室内游乐场)。
4.环境清洁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定期用75%酒精擦拭宝宝常接触的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
图源:AI生成素材
5.坚持母乳喂养:建议母乳喂养到6个月以上,母乳中的抗体能为宝宝的免疫系统筑起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
四、紧急信号,及时就医!
当宝宝出现以下“危险信号”时
要立即就医
①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唇发绀,持续高热不退;
② 严重拒食或出现脱水迹象(尿量明显减少、哭时无泪、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三凹征明显;
③ 呼吸急促,像拉风箱(>60次/分钟)。
参考文献: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及预防指南(2024医生版)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