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创始人:四肢瘫痪双目失明!只动嘴皮子就让以色列寝食难安

他坐在轮椅上,身体瘫痪、双目失明,讲话靠麦克风,行动靠人推。

但就是这个人,让以色列连续失眠十年,甚至出动战机专门定点清除他

谢赫·艾哈迈德·亚辛,一个只能动嘴皮子的人,硬是把一手政治牌打成了火药桶。

一身伤,一嘴狠,怎么还成了“头号威胁”?

1948年,亚辛出生在英属巴勒斯坦的一个普通家庭。15岁时,一场体育事故让他脊椎骨折、全身瘫痪,终生只能依赖轮椅生活。

此后,他逐步失明,连翻书都得靠别人代劳

1973年,他正式成立“伊斯兰中心”,这一组织后来演变成哈马斯的雏形1987年12月9日,加沙爆发第一起“起义”,他趁势在加沙创立“哈马斯”。

他不是军人,也没武装,靠的就是一张嘴

他在清真寺讲演,每次讲话都夹杂政治口号和神学符号,引爆现场情绪

1989年,以色列逮捕亚辛,并在军事法庭以“组织武装、策划袭击、鼓动暴乱”为由,判他终身监禁

而这个“囚犯”,在牢房里写信、传话,继续调动哈马斯的行动

1997年,他因“以换以”的方式被释放,以色列用他交换被哈马斯绑架的摩萨德特工。

但这次交换,被认为是以色列最失策的一步——亚辛出狱后,哈马斯组织化速度猛增。他重回加沙,每周五站在讲坛上公开演讲,声量高到以色列内阁专门调听录音带

从2000年到2004年,以色列针对哈马斯高层实施“定点清除”,但始终绕着亚辛不敢动。

2003年9月,以军空袭加沙时故意“差一公里”炸偏,被外媒称为“警告打击”。但亚辛并未收声,他甚至对中国记者公开表示:哈马斯“不会放弃武装抗争”,且“加沙不会屈服”。

他讲话的现场,常有以色列战机盘旋,但无一次攻击。

直到2004年3月22日,以色列战机在亚辛清晨祷告归途中实施暗杀,三枚导弹直接击中其轮椅,现场炸成废墟

这场暗杀行动,得到了以色列总理沙龙的批准和军方“最高优先级”情报支持。

被击毙后,加沙出现数十万人游行送别。这是哈马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众集会之一。

亚辛死了,哈马斯却动得更快。以色列内阁当晚评估:“形象清除虽成功,但实质无解”。

为啥一个瘫痪老人,被当作“战略目标”?

动嘴能杀人?哈马斯动手的节奏,确实跟他说话的节奏一致

亚辛在加沙讲了16年,哈马斯从散兵游勇变成系统武装,内部发展路径与他的言论节奏高度同步。

他在1994年6月的一次讲话中提出:“哈马斯不是抵抗组织,而是信仰系统。”

此后不到一年,哈马斯建立起自己第一支系统化武装——卡桑旅,专门训练突击、爆破、渗透行动人员。

1996年,哈马斯实施多起公交车爆炸事件,造成上百人伤亡,以色列彻底将亚辛定义为“军事威胁”。

2000年9月,第二次“起义”爆发,亚辛在周五清真寺讲话中直接称:“犹太人将用血偿还压迫。”

讲话结束当晚,加沙地区出现近百起示威冲突。

以色列国安局在2002年内阁简报中写道:亚辛的讲话“等同于开战信号”。

2003年8月,哈马斯发动特拉维夫爆炸袭击,造成21人死亡。

这次行动在亚辛讲话后12小时内启动,外媒评论说:“这是哈马斯对亚辛讲话的‘即时回应’。”

这种“嘴动→人动”的结构,让亚辛变成“嘴控指挥部”。

他讲话时用词极狠,语速极慢,每次语气拖长末尾。

但正是这些慢动作、狠话头,成了哈马斯内部行动编排的信号系统。

以色列发现他讲话内容与事件发生时间几乎同步,于是开始监听、解码、预测他讲话方向

美联社2003年的战地报道显示:以色列对亚辛讲话的关键词进行语义标注,作为空袭预判模型的一部分。

但尴尬的是,亚辛讲话往往用古兰文典故表达,双关多、结构复杂,解码滞后。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以色列明明知道亚辛在下“命令”,却无法精准解读何时“要打”,哪打。

2003年,以色列决定绕过解码,直接用武力封杀来源。

但军方却反馈:“在没有舆论掩护前,贸然炸死一个坐轮椅的盲人,会引发国际震荡。”

因此才有2003年9月那场“偏炸一公里”的半空警告。

直到2004年,美国在中东政策上调整不介入细节后,以色列才获得“动手窗口”。

这段之后,亚辛确实死了,但哈马斯却进入了新阶段。

当“嘴”没了,身体也没了,这个人的政治遗产,怎么还在影响以色列?

轮椅不在了,神主牌却永远在加沙立着

2004年3月22日清晨6点20分,亚辛在清真寺做完晨祷,刚坐上轮椅准备回家

以军F-16战机发射三枚导弹,精准击中他与护卫,现场死亡7人。

这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单人最大规模的“斩首行动”。

当晚,加沙举行哀悼活动,出现超25万人自发聚集,黑色旗帜、亚辛头像铺满街区。

哈马斯在三天内宣布:“亚辛为烈士,其思想为路线。”

更重要的是,亚辛的照片从此印在哈马斯每一份武装征召文件上,被称为“精神指引人”。

2004年5月,哈马斯内部新建“亚辛旅”,专责对以色列实施报复打击。

这个“亚辛旅”首场行动在6月,炸毁以军巡逻车,造成6名士兵死亡。

这支旅后来成为哈马斯地下军事结构的重要分支,逐步演化为以色列后期情报监控的目标之一。

亚辛的“人设”也在国际媒体中定型——不是政治家,不是宗教领袖,而是“神意象征”。

在2008年、2014年、2021年的三轮以哈冲突中,哈马斯火箭弹发射车上仍贴有他的照片。

亚辛在物理意义上被清除了,但在心理意义、政治意义上,以色列反而“失去了一个可以盯着的目标”。

美国前情报顾问曾在《中东事务简报》中写道:“杀死亚辛,是以色列失去控制哈马斯结构的开端。”

今天,加沙武装仍引用他的讲话片段作为组织动员。

从一个身体失能的老人,到一个无法被剿灭的“话语系统”,亚辛用嘴唇做了常人一生做不到的事。

而以色列,至今没有找到他的“替代品”。

参考资料

谢赫·艾哈迈德·亚辛_百度百科

亚辛,让以色列发抖的人.新闻晨报.2004-03-23

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组图)新华网.2003-06-15

以色列对哈马斯重拳出击的军事和政治考量2021-05-16

巴勒斯坦的七十年风雨路:一场看不到胜利的斗争澎湃新闻2018-12-1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历史   哈马斯   以色列   寝食难安   嘴皮子   双目   创始人   讲话   巴勒斯坦   轮椅   战机   清真寺   政治   组织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