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
彼时,美国时任财政部长召集日本、西德、法国、英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开了一场简短的会议。
会议过后,震惊全球的《广场协议》便诞生了。
该协议的签署,使日元开始疯狂升值,日本经济从辉煌之巅坠入深渊,由此开启“失落的三十年”。
时光流转至当下,特朗普重返白宫,他的贸易政策,呈现出与当年《广场协议》相似的特征。
于是,有很多人都说,他这是要故技重施,想要用老套路来遏制中国。
这样说对吗?回溯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确实很像,制造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丰田、本田的汽车产品畅销全球各个角落,索尼、松下的电器也遍布世界。
日本企业实力雄厚,甚至开始大规模收购美国资产,如洛克菲勒中心、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它们的身后便都有日本资本的身影。
然而,日本的强势发展让美国深感不安。当时,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其中对日贸易逆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与此同时,美元在特定时期内大幅升值,这又给美国制造业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面对如此困境,当时的里根政府意识到,必须要采取行动了。
但直接让美元贬值,会对美元的霸权地位造成损害。
于是,让其他国家货币升值,就成为了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
而日本,由于在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存在深度依赖,因此成为了美国的首要目标。
于是,美国联合其他国家,达成了《广场协议》。
协议签署后,日元升值态势迅猛,短时间内升值幅度超过100%。
这对于日本出口企业而言,是一场灭顶之灾,原本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价格优势的日本商品,瞬间变得昂贵,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为了应对出口下降带来的冲击,日本央行采取了一系列降息举措来刺激内需。
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却引发了资产泡沫的问题。
在一段时间内,日本房价大幅上涨,股价也飙升至高位,东京地价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
但是在1990年,日本地产泡沫破裂。
随后的十几年间,日本股市大幅下跌,房价也急剧缩水,银行坏账堆积如山,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飙升,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状态。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广场协议》。
能把当年如日中天的日本搞成“残废”,《广场协议》的威力可见一斑。
而如今,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面临的问题与当年里根政府极为相似,贸易逆差、制造业空心化、经济竞争力下降等问题频出,以美国自己的调节能力根本无法解决。
而此时的中国,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已超越美国,而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产值的30%以上,处于领先地位。
所以,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并且借机再从全世界吸一次血,就成了美国的必然选择。
于是,特朗普的团队制定出了现行的经济策略。
但是很多人都从中看到了《广场协议》的影子,觉得他们是想要通过一些手段,逼迫中国就范。
具体操作方式与当年对付日本的手法如出一辙。
特朗普上台后,先是通过了非常极端的“对等关税”法令,对中国商品征收高税率的关税,并且扬言,税率还会继续提升。
这一举措旨在增加中国出口成本,削弱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是进行汇率施压,美国通过操纵黄金储备的手段,造成了人民币一定程度上的升值。
如果他们能让升值幅度增大,就能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同时又能使美元相对贬值,达到所谓的“一石二鸟”效果。
再者是实施金融制裁,美国通过限制、冻结、没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和融资,切断中国获取美元流动性的渠道,试图从金融层面遏制中国发展。
特朗普团队认为,既然当年能用这几手对付日本,如今也能在中国身上复制这一模式。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中国与日本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拥有自己的军队,并且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货币政策也由自身掌控。
面对美国的施压,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进行强硬回应。
而日本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依赖美国,在面对美国要求时,几乎没有拒绝的资格。
在经济结构方面,中国相较于当年的日本更加均衡。当年日本出口依存度较高,过度依赖外需。
而如今中国外贸依存度处于合理水平,出口占GDP比重适中,并且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14亿人口所蕴含的消费潜力巨大。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手中握有很多应对危机的底牌。
其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也十分庞大。
众多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取了可观的收入,一旦与中国展开对抗,这些企业将会面临失去市场的风险。
其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具备强大的韧性。
美国企业若想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不仅要承担高昂的成本,在技术层面也面临诸多难题。
其三,中国的制度优势使其在政策协调方面具备强大能力。
中国的体制非常适合于制定长期计划,而且对人民的组织能力非常强。
当需要刺激经济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能够精准配合;当需要扶持产业发展时,产业政策可以精准发力。
这种政策协调能力是美国三权分立、党派争斗的体制难以企及的。
其四,中国的生存策略。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中国迅速出台了对等反制的措施。
其中,中国在稀土、市场准入、技术封锁等手段,已经让美国非常难受了。
而从外交部的发言来看,我们还有很多手段没有施展出来。
此外,中国从日本的经历中汲取了足够的教训。
当年日本签约时,可能并未充分认识到《广场协议》背后隐藏的巨大陷阱,而中国则清楚地知晓其中利害。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年的日本是美国构建的战后秩序中的一枚棋子,无论经济实力如何强大,在政治上始终是美国的附庸。
而中国从一开始便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核心利益。
当年的日本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只能被动接受,而中国则可以选择不去理睬对手,自己发展自己的。
从以上的因素来看,特朗普政府试图在中国身上重演《广场协议》,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他们沿用对付日本的老套路,却忽略了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手也已截然不同。
中国不是日本,当下也不是过去的那个时代。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试图通过强制手段来改变另一个大国发展轨迹的行为,最终都将以失败告终。
《广场协议》在日本身上能够得逞,是因为日本别无选择,而中国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已经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这场大国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谁更稳定谁胜出。
而在这方面,美国是无法和中国相比的。大国博弈最后的胜利者,如今已经十分清晰了。
参考资料:
1、特朗普想在中国身上重演《广场协议》,外媒提醒:中国可不是日本——中华网财经2025-07-09 14:44
2、对话郑永年:特朗普逼中国签下新版“广场协议”几无可能——京报官微2025-04-17 19:23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