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崩了?特朗普开价3500亿,冯德莱恩通电中国,态度从没如此客气

文|懂点历史赵富贵

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


2025年4月2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签署的首批行政令之一,是对所有非美国制造汽车加征25%关税。

这一决定不仅冲击了全球汽车产业链,更将矛头直指欧盟——作为美国第二大汽车进口来源地,欧盟预计面临超过3800亿欧元的直接损失。

而特朗普的“要价”远不止于此:他要求欧盟在未来一年内从美国购买价值3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否则将对欧盟其他商品启动“对等关税”机制。

这一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于4月9日紧急与中国高层通电话,呼吁中方“与美国展开谈判”。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通话持续近40分钟,冯德莱恩一改往日强硬姿态,多次强调“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并罕见表示“理解中方维护公平贸易的立场”12,这一态度的微妙转变,折射出欧盟在美中贸易战夹缝中的脆弱性。

事实上,特朗普对欧盟的施压早有端倪。早在3月31日,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曾因私下与特朗普讨论关税问题,遭到冯德莱恩长达半小时的激烈批评。尽管菲佐事后称此为“玩笑”,但事件暴露了欧盟内部对特朗普政策的恐慌与分歧。

面对美国的“狮子大张口”,冯德莱恩试图在两条战线间寻求平衡。

一方面,她在4月3日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谴责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并宣布欧盟已准备好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大豆、肉类等工农业产品加征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选择的打击目标具有强烈政治象征意义——超过80%的进口大豆来自路易斯安那州,该州不仅是共和党传统票仓,更是众议长约翰逊的“政治大本营”。

另一方面,冯德莱恩急切寻求与中国协调立场。4月9日的通话中,中方明确表态:“愿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对话,但绝不会在胁迫下妥协。”

这一立场与中方同日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形成呼应,文件详述了美国单边主义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并强调中国反制措施“既为捍卫自身利益,也为维护多边贸易规则”。

分析人士指出,冯德莱恩的“双线策略”本质上是欧盟生存焦虑的体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导致德国汽车业订单量骤降17%,法国葡萄酒对美出口暴跌24%。

若欧盟完全倒向美国,其市场可能被中国商品进一步渗透;若强硬反制,则面临美国升级贸易战的风险。

在中美欧三方博弈中,中国的策略愈发清晰,4月10日,中方宣布将扩大对欧盟农产品的进口配额,并加速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程。这一举措被解读为对欧盟释放善意,同时也暗含深意——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对华贸易顺差已达2160亿欧元,远超美国对华逆差规模。

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非正式渠道缓和紧张局势。3月20日,其密友、参议员戴恩斯秘密访华,重点讨论芬太尼管控和贸易平衡问题。

然而,这场“静水流深”的外交试探未能取得突破。戴恩斯返美后,特朗普反而加码对华关税,将电动汽车关税提高至104%。

当前局势下,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重构。欧盟的摇摆凸显了传统盟友关系的裂痕:当冯德莱恩呼吁“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时,欧盟内部文件却显示其正在拟定“条款清单”,考虑降低对美关税以换取豁免。

而中国的应对则更具系统性——从扩大内需市场到深化“一带一路”合作,试图构建去美国化的贸易网络。

这场围绕3500亿美元要价的博弈,本质上是对全球化主导权的争夺。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强势,实则暴露了美国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2024年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2%,创30年新低,迫使政府通过贸易保护转移矛盾。

而对于欧盟而言,冯德莱恩的“客气”通话或许标志着战略思维的转变。

4月9日通话结束后,欧盟委员会悄然修改了官网措辞,将“跨大西洋盟友”替换为“多边合作伙伴”。

这种修辞变化背后,是欧洲精英阶层对美欧关系本质的重新审视——当美国将盟友视为交易对象而非伙伴时,欧盟必须寻找新的战略支点。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尚未落幕,但其影响已远超经济范畴。

当关税成为地缘政治武器,自由贸易的基石正在崩塌。未来的世界贸易体系或将分裂为多个平行市场,而2025年4月的这场博弈,可能就是转折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中国   多边贸易   中美   反制   盟友   美国   关税   中方   欧盟   从没   立场   态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