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想埋葬731历史,可《731》电影偏不如他们的意,真相该被知晓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I韩错

编辑I韩错

前言

电影《731》热映时,影院里无数观众因银幕上侵华日军活体实验的暴行攥紧拳头,那些无辜者的惨叫、让每一个观者都切身感受到民族伤痛的重量。

可鲜少有人知道,记录731部队罪行的史料,申遗之路已走了整整6年,自2019年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启动申报以来,这份本该被世界铭记的真相,至今仍卡在“推动阶段”。

申遗之战

这份困局并非个例,中国抗战档案的申遗之战,已整整打了十年,却连中场都未到。

2014年,关于慰安妇问题相关档案首次申报后遗憾落选,2017年又联合韩国等多国再冲,又被拖进“无限期对话”的死循环。

十年间,档案上的文字不会褪色,但记录里的幸存者却在一个个离去,我们争的从不是“名录资格”。

而是不让这些苦难被时间彻底掩埋,不让受害者到死都等不到一句世界认可的“真相”。

日本右翼的阻挠,是这场“真相保卫战”中最棘手的障碍,2017年的“撞题”事件至今令人愤怒。

当初我们联合多国申报慰安妇档案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突然以“有其他国家申报同主题档案”为由发起对话,而这个国家正是日本。

两份档案的反差堪称刺眼,中国档案里,受害者的口述录音、日军的行军日志字字是铁证。日本档案却通篇颠倒黑白,一边吹嘘“日军纪律严明”,一边将被迫沦为性奴隶的慰安妇狡辩成“自愿服务”。

这种把罪恶包装成“合理”的操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

真正的转折点在2015年,中国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后,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不会失败第二次,这句话成了日本右翼阻挠申遗的“动员令”。

尤其是日本政府的直接施压更令人不齿,外务省早就花上百亿日元在全球养“媚日人士”,其中甚至有接受资助的中国知识分子。

他们打着“和解反对仇恨教育”的幌子,实则成了日本封锁真相的“内应”。

更恶劣的是,评审结果公布前,日本外务省开新闻发布会明里暗里威胁“要是中国的档案入选,日本可能退出教科文组织”。

报道

这种赤裸裸的政治施压,硬是把慰安妇档案申遗拖进漫长对话,至今无果。

这意味着中国申731档案、韩国申强征劳工档案,只要日本反对就无法成功,受害国保存真相,还要看加害国脸色,这是对历史正义的亵渎。

中国从未像日本右翼那样玩规则漏洞、搞政治施压,我们守着“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

申遗不是为了“斗气”,是为了让世界记住:曾有人在战争中承受不该有的苦难,是为了让后代知道,有些历史绝对不能忘。

光影破局

而当档案申遗之路受阻,电影《731》成了另一种“铭记载体”,这部电影不是简单的历史复刻,而是一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

19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北建立731部队,表面是“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实则由石井四郎主导开展生物战研究,把活人当作成了实验材料。

731

活体解剖、冻伤实验、细菌注射、压力测试……种种令人发指的手段,导致至少3000人直接死于实验,细菌战造成的死亡人数更不计其数。

导演赵林山花大量时间研究史料、走访幸存者与专家,力求每个细节经得起推敲,这种严谨让电影成了一份“可触摸的历史证言”。

或许有人会问,这么沉重的历史,为何要去触碰?答案很简单,正因为痛楚,才更要记住。

导演

《731》从不用痛苦渲染情绪,而是以冷静克制的态度还原真相,它让我们看到实验品在绝境中坚守的人性尊严,也看到施暴者从医生变成魔鬼的过程。

极端民族主义煽动、军国主义洗脑、对权威的盲目服从,还有将他人视为“非人”的意识形态,这些都成了人性沦丧的推手。

这对今天的我们是深刻警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独立思考,不能失去对生命的敬畏。

电影的独特价值,在于它的“沉浸式唤醒”,比起教科书的文字,银幕上鲜活的人物与故事更易让人共情,让原本对这段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开始关注。

就像《辛德勒的名单》让更多人记住犹太人大屠杀,《731》也让731部队的罪行走出学术象牙塔,走进普通人心里。

看这部电影,不只是个人选择,更是社会责任,信息爆炸的时代,沉重的历史记忆容易被边缘化,可“忘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我们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像犹太民族纪念大屠杀那样,捍卫真理与正义,确保悲剧不再重演。

走出影院时,或许我们带着沉重,但这份沉重有价值,它会促使我们和家人朋友讨论,去查更多史料,去关注人权问题。

而申遗路上,苏教授们的奔波、358位幸存者的证词、《731》的镜头,都是真相的“存档”。

这十年,我们没赢,但也没输,下一个十年,需要更多人站出来,坐在影院看《731》,是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抗战档案申遗发声,是为受害者撑起正义的伞。

我们不是在“回忆过去”,而是在“书写未来”,书写一个“真相不被掩埋,正义终会到来”的未来。

结语

因为唯有铭记,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唯有面对,才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时尚   真相   历史   电影   日本   档案   中国   铭记   幸存者   右翼   正义   史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