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据欧盟消息人士证实:
第一,中国已经开始向欧洲企业发放稀土和永磁体的出口许可证;
第二,欧盟现在要推动对这一已成为双边议程核心的问题寻求一种结构性解决的方案。
但我认为,其实,欧盟在与中国的稀土资源拉锯战上,手里的筹码还不如美国的多,而且欧盟自己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技术上也更是乏善可陈,所以说,他们除了不缺这样或那样的作态之外,其他还是啥都没有。
据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市场事务主管尼尔斯·波尔(Nils Poel)表示,欧洲供应商已从中国获得了足够的许可证,可以避免本月早些时候预测的大范围生产中断,但是,仍有数百份许可证有待发放。波尔还表示,中国的发行率正在“加速”,已从25%上升至60%,但如果欧洲公司的最终用户位于美国,或者产品需通过印度等第三国运输,则需要更长时间,或不会得到优先处理。
他说:“总体而言,我们可能在7月份仍会进行生产,而且影响也是可控的。”“也许有些生产线会受到影响,但目前我们已经避免了这种情况。”
而跟中国市场合作长久且密切的德国大众汽车在给媒体的一份声明里说,其稀土元件的供应稳定,而大众的竞争对手Stellantis集团表示也已解决了眼前的生产问题。
几周以来,欧洲各国政府和企业一直都在游说(甚至是哀求)中国能放宽稀土永磁体的出口限制。6月26日,中国商务部表示,已在“依法加快审批”欧洲企业的稀土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愿与有关国家进一步加强出口管制沟通,积极便利合规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是非歧视性的
深耕中国市场几十年的大众汽车在稀土供应上并未遇到困难
欧盟方面并没有使用北京所说的“绿色通道”一词,但表示确实注意到中国商务部正在批准相关许可证。尽管许可证开始获批会给欧洲企业带来一定的缓解,但是在下个月中欧领导人峰会前,这一问题仍然会给中欧贸易关系蒙上阴影。欧洲方面认为,自己在这场中美大国贸易与科技的对抗中被无辜波及了,因而正在试图推动寻求永久性的解决方案。
但是,问题的最最关键是,无论是在稀土的开采上,还是在稀土的提炼上,中国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加之稀土及永磁体在现代化军事装备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其实是美国和北约对中国一向的政治军事敌视造成了现在中国不得不以国家安全标准严格管理稀土物项的出口。
欧盟对华贸易事务负责人伊娃·瓦列·拉加雷斯在6月26号的一场线上研讨会上表示,目前还“不清楚”中国是否“故意针对”欧盟企业,“杀鸡儆猴”,(或者)还是与中美对抗有关的意外后果。瓦列说:“实际上,可能两者皆有。我们正在寻求更具结构性、可靠的长期解决方案。”
她指的是,恢复4月份前的矿产自由流通,或者作为“退而求其次”的方案,为没有军事背景的欧盟企业豁免出口许可要求——由此看来,这些欧洲人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仍然缺乏足够深刻的理解,想恢复到4月份之前的流通状态已经不可能了。
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畸高关税(最高达245%)后,中方迅速出手反制,包括对一系列关键矿产和稀土永磁体实施出口管制。据西媒数据称,4月后,西方企业的永磁体供应量骤减,给全球汽车、国防和电子产品制造商都带来了冲击。至今年5月份,对美国的稀土磁铁出口同比下降了93%。
而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中方正在试图建立起一套更为科学精准的出口许可证制度。随着中方出口管制影响显现,美西方企业开始联合媒体炒作所谓“稀土武器化”,并展开对华舆论战。但中国外交部此前已明确表示,中方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是非歧视性的,也不针对特定国家。
据美媒分析称,中国的稀土磁铁出口许可制度是永久性的,中方今后不会允许美国客户囤积稀土。中方最近几周要求在华稀土企业提供相关人员名单,其中包括专业人员的具体专业知识、教育背景、研究背景和个人信息。此举的目的是建立一份正式的中国稀土专业人员名录,并密切关注这些人员,以确保他们不会出国泄露机密。报道称,这一名单涉及上游企业,如稀土加工企业,以及下游企业,如利用这些加工过的矿物制造稀土磁铁的企业。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正在对稀土出口政策进行补救,正在正视稀土资源所日益具有的重要地缘政治意义,尤其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中美战略竞争的趋势。
中国在稀土出口管制中不会接受任何的外交压力,冯德莱恩恐怕又打错了算盘
但是,这一事件也会进一步坚定布鲁塞尔减少对中国依赖的立场。预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在7月份的中欧领导人峰会期间向中方官员表达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关切。这次峰会将于7月24-25日举行,欧盟方面将由冯德莱恩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代表。中欧双方先在北京会晤,第二天会移至安徽省继续磋商。
而欧盟27个成员国领导人将在下周四晚宴期间再次讨论稀土问题,稀土问题也将成为欧洲理事会峰会议程的一部分。
但司马平邦个人出于这几年以来对中国稀土产业和稀土政策的大量研究,认为欧洲接下来除了认真接受与中国的合作,根本找不到别的在稀土供应问题上解套的办法,以欧洲诸国相对细碎割裂的产业形态来看,几乎就不可实现在稀土开采和稀土提炼上的大突破。
更新时间:2025-07-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