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人最藏不住的,是咳嗽和贫穷。”
贫穷比咳嗽更可恶,你就是刻意隐瞒,反而暴露得越发明显。
反而是那些有钱的人,他们总是深藏不露。就是你的亲戚发大财了,你都不知道他具体有什么门路,财富到底有多少。
你也不要过于在乎他人的财富,还是多研究这个社会,到底如何才能搞到钱。
请相信,万物有灵,钱也如此。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发财、穷困、投资失败等,都是有规律的。与其强求钱财,不如借用规律。
按照人生规律,一个人搞钱,多半存在“40岁理论”。
01
人生90%的钱,是40岁以后赚的。
奥美互动全球董事长赖恩·费瑟斯通豪做了一项从业人员情况调查,发现一个事实:大多数的人,在40岁之后赚的钱,占人生所有钱的85%—90%。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很多。
我们看一个人四十岁之前,遭遇了什么,就明白一二了。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读书,直到十八岁,高中毕业,走进大学。这一阶段,几乎是花父母的钱,自己对钱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
到了二十多岁,走出校园的大门。虽然有了文凭,但是经验不足,涉世未深,要拿到高薪是很难的,甚至连续多年,都迷茫中。
二十多岁,很多人还处于“试错”的阶段。一件事开始了,做到一定程度,发现不仅没有赚钱,还亏了。那就推倒重来。
到了三十岁,恋爱结婚,买房,生娃,忙得焦头烂额,那也只能是被“缺钱”的现实,提着自己走。
迫于生活的压力,一个人会努力去赚钱,也会栽跟头。但整体是“吃一堑,长一智”。
三十岁到四十岁,养儿方知父母恩,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始成熟了。
一部分人,在三十多岁,工作有了一定的业绩,也被提拔到重要的岗位。
不难发现,四十岁之前,我们积累了经验、有真正适应社会的能力、积累了人脉资源、商业头脑的成形、社会真相的识别,还有了一个小家庭,承担了家庭的责任。这些东西累积起来,就呈现出“厚积薄发”的预兆。
四十岁,往往是一个人财富爆发式增长的点。
02
人过了40岁之后,存款才会稳得住。
如果说,一个人的收入多少,90%是你的能量积累。那么决定你存款多少的,90%是你的欲望积累。
很多人赚钱几百万,不是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存到钱。尤其是年轻人。
你算一笔账,从二十岁开始打工,一年赚五万。到六十岁,你打工四十年,那么你也有两百万。
事实上,因为社会发展,工资收入提升,你赚的钱,会超过两百万。
但是你有存款两百万吗?没有吧,也许你存款二十万都拿不出来。
钱都去了哪里?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的学费,平时旅游,过年过节的开支,买车买房,恋爱等。
最可怕的是,一个人有了二三十万存款的时候,不仅没有富起来,反而变成负债累累的人。
二三十万存款的人,会遇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陷阱——房子的首付,有二三十万够了;这些钱,可以买一台好一点的车;很多理财产品,首期投资就是这个数;加盟某个品牌的店铺,也差不多够了......
加上一个人的欲望在作祟,有了存款,人就会飘。面子式消费,亲戚朋友聚会,在熟人面前吹牛等行为,一拥而上。
当然,很多的消费,是必须要的。一日三餐,刚需的房子等。但其中也存在“爱面子的行为”。
我见过很多中年人,对房子过度装修,动不动就投入二三十万。很多装修,都好看不中用,还带来了后续的麻烦,如鸡肋一样。
比方说,南方的房子,你非要做地暖,一年都用不上一次;你非要装设中央空调,打开一天就是几十度电,而家里通常是一个人在家,非常浪费。
当你到了四十岁,看到了面子的丑陋,欲望的陷阱,那你再去存款,就稳得住了。
社会陷阱一发生,你就看穿了,根本就不会入局。比方说,某些理财,一开始你就知道要亏。房子降低首付,就等于提升了贷款额度,到底是多花钱还是少花钱,心中有数。
你和人交往,也可以撕掉面子,按照规则去谈钱。保证自己不吃亏。
从客观上说,你到了四十岁,房子车子都有了,大笔开支就没有了,存款就是理所当然的。
03
钱会给那些高配格局的人,存款给低配生活的人。
培根说:“金钱是个好仆人,但在某些场合也会变成恶主人。”
当一个人变成了金钱的主人,那么钱就可以收放自如。
提升赚钱的速度,降低开支的速度,稳住存款,人就致富了。
高配格局的人,他们一直在提升认知,让自己登上知识的高峰,看到赚钱的逻辑。
年轻的时候努力读书,取得很高的文凭;走进社会,多次试错,找到最佳路线,然后在门道上,混成精英。
低配生活的人,看起来有点抠门。但是他们却很幸福,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同时在社交方面,会进行选择,把对自己有利的人,多联系。
我们终究会明白,真正的财富,不是一挥而就的,是慢慢得来的。
四十岁,叩开财富的大门,刚刚好。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