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加码稀土管制措施后,美国开始纠集盟友对华施压,荷兰、英国已经出手,欧盟也选择跟进,摆出了声势浩大的“遏华”态势,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在7天前,中方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将最后的漏洞堵上。对这个情况,美国特朗普政府非常焦虑,公开抱怨中国没有事先通知,还指责中方谈判代表“没礼貌”。美财长甚至批评中方稀土出口管制是“中国对抗世界”。
中国此次对稀土出口管制的加码,并非毫无征兆。早在今年 4 月,中国就已依法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而此次公告是对现有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是中国系统性推进稀土产业规范化管理的一个环节。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中国此举旨在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同时也是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的体现。
然而,这一合理举措却让西方世界慌了神。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提炼能力的 90% 以上,在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对于许多依赖稀土的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来说,中国稀土的供应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当中国宣布新规,对镧、铈、钕等关键稀土实施出口许可管理时,整个 G7 集团都陷入了焦虑之中。
美国首当其冲,特朗普在白宫甚至放出狠话,要对中国加征 100% 的关税。但这显然只是一时的气急败坏,美国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很快就露出了底牌:要让美国政府 “直接入股” 关键企业,将稀土开采、半导体、国防工业等统统列入 “战略行业”,甚至还要和摩根大通联合建立 “国家战略矿产储备”。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美国正试图通过政府的力量来加强对稀土产业的控制,而这正是曾经美国所批判的 “有形之手” 的做法。
不仅如此,美国的盟友们也纷纷跳出来,与美国站在了一起。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第一个跳出来,称中国的新规 “严重伤害了欧洲企业”,甚至有欧洲企业抱怨已经 “停产”。他还主动约上美国商务部长,提议召开 G7 紧急视频会议,以便七国能集体商量如何应对中国的稀土管控。从 “慌了” 到 “抱团”,西方世界在短短七天内上演了一出稀土版的 “复仇者联盟”。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鼓吹 “市场要靠‘看不见的手’,政府别插手”,但如今面对稀土短缺的困境,却不得不放下身段,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贝森特直言:“当面对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时,必须运用产业政策。” 这句话听起来,简直就像是换了个壳的 “中国方案”。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防部早在 7 月就砸了 4 亿美元入股 MP Materials,还为这家企业的磁体材料设 10 年价格底线,所谓的 “自由市场” 早已被抛诸脑后。
欧盟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同样暴露了其 “战略自主” 的尴尬。欧盟口口声声讲 “战略自主”,但一旦稀土紧张,第一反应却是 “找美国商量”。谢夫乔维奇说要 “加快推进关键矿物联合项目”,看似欧洲要有所作为,但实际上,由于稀土产业从勘探、提炼到磁体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和环保许可,欧洲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建立起独立的稀土产业体系。
正如美国尼奥科公司 CEO 所说:“在美国开一座矿,要 29 年。” 而中国用了不到 10 年就完成了从矿石到磁体的全产业链。因此,欧盟所谓的 “联合自救”,本质上还是对美国的依赖,其 “战略自主” 也不过是一句空话。
中国的稀土政策,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经济操作,它更是一场关于 “主权与市场” 的再定义。过去几十年,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强调市场至上、政府退出、资本自由流动,但如今,面对能源安全、粮食自主、科技护栏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
中国的稀土新规,是对这种传统模式的一次挑战,它表明中国不再仅仅是全球工厂,而是在全球产业中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成为了全球产业的 “阀门”。
而美国的反应,则是一场历史的反转。那个曾经最反对政府干预的国家,如今却不得不效仿中国,用政府这只 “有形之手” 来抢回自己口中的 “自由市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依赖,也暴露了其在产业政策上的短板。美国缺的不仅是稀土资源,更缺时间、技术和执行力,想要在短期内弥补这些差距,并非易事。
这场稀土博弈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的稀土管制政策始终保持着开放性与非歧视性,既未针对特定国家设置壁垒,也为合规贸易预留了充分空间。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目标是规范、有序、可持续,这不仅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也将惠及全球。
而美国及其盟友们,虽然试图通过联合起来应对中国的稀土管控,但由于自身在稀土产业上的诸多短板,他们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如何在保障自身稀土供应的同时,又能维护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总之,当特朗普也开始效仿中国搞产业政策时,“自由市场” 的神话就此破碎。世界经济的新规则,也许正由那片稀土之地,重新书写。而这场关于稀土的博弈,也将成为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一个重要缩影。
美西方六天集结三十国施压,看似声势浩大,却难掩“有矿无技”“内部松散”的短板;中方一纸新规,不仅守住了资源底线,更展现了从“世界工厂”向“规则制定者”转型的决心。
这场博弈还没结束,未来美西方可能还会推出更多限制措施,中国也会继续完善稀土管控体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谁能在稀土技术、加工能力上占据优势,谁就能在未来的科技和经济竞争中掌握主动。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欧盟想与G7沆瀣一气:咱们加一块,对中国施压才有力》,2025-10-15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