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丨张掖大佛寺里的“另类”《西游记》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

千年佛寺的壁画密码——张掖大佛寺里的“另类”《西游记》

始建于西夏的千年古刹张掖大佛寺,不仅以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闻名,更藏着一幅颠覆常人认知的《西游记》壁画——这里的猪八戒,不是好吃懒做的丑角,而是肩挑行李、深涧取水、降妖除魔的“劳模”。

10月28日,“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张掖大佛寺,在明清壁画里看一段西游记的故事。

走进大佛殿,目光掠过庄严的释迦牟尼涅槃像,转向殿后墙壁,一幅色彩斑驳的壁画徐铺在此。残长4.4米、高2.9米的画面上,孙悟空腾云驾雾,唐僧合十诵经,而猪八戒的形象尤为醒目:他躬身挑担,步履坚定,与吴承恩笔下那个贪睡偷懒的形象大相径庭。

“这或许更接近玄奘取经故事的原始版本。”张掖大佛寺讲解员陶文恺介绍,壁画创作于明末清初,与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插图高度相似。张掖作为玄奘西行必经之地,当地流传的取经传说早于小说成书,壁画中的八戒形象,可能保留了民间对取经团队更朴实的想象。

大佛寺的壁画远不止《西游记》。530余平方米的壁画覆盖殿内四壁,诸天礼佛图气势恢宏,观音救难图细腻传神,更有《山海经》神兽、花鸟装饰相映成趣。这些作品跨越明清两代,融合汉藏艺术风格,见证着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

尤为珍贵的是,卧佛背后十大弟子群像旁的“刑天舞干戚”“猴子戏鹰”等题材,将中原神话与佛教故事共绘一室,折射出张掖作为多民族交汇点的包容性。“佛教艺术在这里不是孤立的,它与道教、民间信仰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河西文化景观。”张掖大佛寺讲解员陶文恺表示。

如今,这些壁画历经风霜,部分颜料虽已剥落,但线条依然遒劲。20世纪30年代,僧人们用土坯封堵藏经殿,护住殿内包括壁画范本在内的珍贵经卷;六旬比丘尼本觉守经二十余载,让《大明北藏》与壁画背后的佛经体系得以完整保存。

这些壁画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一部刻在墙上的“丝路日记”,记录着从西夏皇族到晋商驼队的信仰与生活。当游客们为八戒的“勤恳”会心一笑时,或许正触摸到了历史中那个更鲜活、更复杂的张掖。(记者 李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历史   张掖   中国   大佛   西游记   壁画   另类   佛教   讲解员   殿内   西夏   形象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