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小墨就带大家直击中国太空探索新动作, 四大任务齐发寻找 “第二颗地球”,32 光年内精准搜捕 “地球 2.0”,这波操作有多硬核?
据11月24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官方消息,我国 “十五五” 期间将正式启动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
通过 “鸿蒙计划”“夸父二号”“系外地球巡天(CHES)”“eXTP 空间天文台” 四大核心任务,构建起覆盖宇宙起源、太阳物理、系外宜居行星探测的全方位探索体系,目标直指 32 光年内的类地行星,力争找到真正的 “地球 2.0”。


四大任务各司其职
作为我国空间科学领域的 “探源四杰”,四大任务虽各有侧重,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探索网络。
最先启程的 “鸿蒙计划” 堪称宇宙 “考古学家”,由10颗卫星组成的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将奔赴月球背面。
这个被地球和太阳辐射完全屏蔽的 “宇宙静音室”,能捕捉到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残留的微弱信号,为破解宇宙起源的 “黑暗时代” 谜题提供关键数据。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解释,这些来自宇宙 “婴儿时期” 的信号,将帮助人类还原宇宙诞生之初的物质状态和演化轨迹。
紧随其后的 “夸父二号” 则聚焦太阳探测的 “无人区”。
这颗以神话人物命名的卫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极区环绕探测,近距离拍摄太阳南北极的磁场活动。

要知道太阳极区是太阳磁场的 “发动机”,也是太阳风暴的发源地,而强烈的太阳风暴可能导致地球电网瘫痪、通讯中断,甚至威胁航天员安全。
通过解析极区磁场秘密,我国将大幅提升空间天气预警能力,为地球筑起 “太空防火墙”。
值得一提的是其前身 “夸父一号” 已观测到1800余次太阳耀斑,为后续探测积累了丰富数据。
本次计划的核心,CHES系外地球巡天卫星,堪称“地球猎手”。

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领衔设计的这颗卫星,将搭载 1.2 米口径高精度空间望远镜,进驻日地系统L2点开展为期5年的巡天任务。
它采用我国原创的微角秒级相对天体测量技术,能精准捕捉恒星因行星引力产生的微小摆动,从而推算出行星的质量、轨道等关键参数。
其探测范围锁定在32光年内的100颗类太阳恒星,目标是发现数十颗处于宜居带的类地行星,而 “地球 2.0” 需满足严苛标准。

半径为地球的0.8-1.25倍、岩质结构、轨道位于恒星宜居带且有液态水存在可能。
作为极端天体的 “物理实验家”,eXTP空间天文台则将目光投向黑洞、中子星等宇宙“极端禁区”。
作为“慧眼号” 的继任者,它的探测能力提升超100倍,能同时实现光谱、时变和偏振测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这些天体的超强引力和极端密度环境,是检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探索量子物理极限的天然实验室,将帮助人类突破现有物理认知边界。

目前该项目已吸引23个国家、百余个研究单位参与,成为中国主导的国际合作典范。

探索意义远超想象,技术突破惠及民生
很多人会问花费巨大精力寻找 “第二颗地球” 意义何在?
从科学层面看,这是解答 “生命是否普遍存在” 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指出,若能发现系外宜居行星甚至地外生命,将彻底改写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知。

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为人类文明预留 “备用家园”,应对资源枯竭、全球变暖等潜在危机的战略布局。
更重要的是太空探索倒逼的技术突破正持续反哺民生。
CHES计划的超高精度光学系统、eXTP 的灵敏探测器、鸿蒙计划的抗干扰通信技术等,已在精密制造、医疗成像、通信导航等领域找到应用场景。
我国自2011年启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以来,通过 “悟空”“墨子”“慧眼” 等卫星积累的技术经验,为此次四大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 “探索 - 突破 - 应用” 的良性循环。


中国路线彰显原创优势
当前国际上虽有开普勒望远镜等系外行星探测项目,已发现超过六千颗系外行星,但大多是 “超级地球”,尚未找到完全符合 “地球 2.0” 标准的宜居行星。
中国的 CHES 计划凭借原创的微角秒级天体测量技术,在探测精度上实现突破,有望填补这一空白。
我国云南天文台团队已通过创新技术发现宜居带内的 “超级地球” 开普勒 - 725c,为后续探测积累了实战经验。
与国际项目相比,中国计划的四大任务形成了 “从宇宙起源到生命探索” 的完整链条,彰显了系统性创新优势。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