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领导人打完电话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直接开门见山:对华出口先进芯片,需要特朗普拍板。那么,特朗普会对中国开绿灯吗?
当地时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美国是否允许英伟达重新恢复向中国出口高端AI芯片,决策权完全在特朗普手中。这一信息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它发生在中美元首通话之后,通话本身已经为双方缓和建立了一定基础,大豆贸易就是最好的例证。

不过,先进芯片出口,显然涉及到高敏感领域,因此必须经由总统本人拍板。这说明美国内部正在评估,对华全面封锁芯片出口,不仅可能让美国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还可能推动中国加速完成本土化替代。
这也是英伟达着急想重新进入中国的原因。在过去18个月里,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不断收紧,从A100到H100,再到H200也被纳入管制,甚至连专为中国市场“阉割设计”的H20芯片都一度被暂停出口。
结果造成英伟达今年三季度中国大陆营收暴跌63%,更要命的是,黄仁勋统计未来两个季度对华销售将为零。这意味着在2030年规模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的AI芯片市场里,美国企业因为政策限制,正在把增长空间拱手让给竞争对手。而事实也证明,中国企业正迅速推进自研芯片,从华为到阿里、再到百度等都在重投AI芯片研发,供应链替代速度显著加快。
因此,美国内部也开始出现反思,如果继续封锁,美国会不会反而输掉全球AI话语权?据彭博消息披露,美国政府部门针对可售芯片型号出现分歧:有人认为H200仍然属于“有限妥协”,是比Blackwell更低一档的折中方案。

有人支持更激进的方案,认为出口Blackwell或Hopper也未必不可。但也有人坚持彻底否决,认为任何英伟达芯片落入中国,都可能为中国军事能力提供加速条件。这就是为什么卢特尼克说要“由特朗普本人拍板”的原因,美国体系内部没有统一答案,必须由总统以“风险责任人”身份最终决定。
从政治层面来看,如果特朗普批准英伟达重启对华出口,将被视作中美近期接触的又一个缓和信号。此前,大豆协议之所以能迅速落实,正是因为其收益透明可见,既能在美国农民层面产生财政回流,也能让中美贸易重新稳定运转。同理,芯片出口如果获批,也具备类似条件,美国企业立刻能够赚钱,中国企业能立刻获得运算能力。不过,大豆是低敏感度产品,而H200是直接影响AI算力竞争的关键商品,因此更难决策。
从产业角度来说,美国如果想保持全球AI主导,必须维持一个“美国企业参与全球生态、而不是退出全球生态”的战略基础。黄仁勋在多次采访中表达一个核心观点:“如果美国企业不能参与中国市场,美国就会在全球AI赛道失去优势,也就失去了继续投入和领先的资本的能力。”英伟达能在一年内把营收做到570亿美元,很大程度是因为市场规模够大,反之,如果失去全球最大AI需求市场,其产品路线、研发投入和生态吸引力都会受到严重削弱。由此可见,黄仁勋所说的“美国不能失去全球最大市场之一”,不是政治表述,而是商业规律。

因此,现在的关键就在于,继大豆之后,美国是否愿意在AI芯片上也能达成某种共识?尽管现在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可能停止,但双方都越来越清楚,完全脱钩不但困难,也会造成严重后果。芯片出口如果打开一道口子,将意味着“中美竞争进入一种新模式”,那就是在关键领域允许有限互动,用经济利益托住政治结构,避免冲突滑向极端。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