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风云录:50 基点急刹 VS25 基点慢调,全球资本屏息以待

当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0月中旬短暂跌破4%关口,华尔街的神经再次被拨动。这个曾被视为"安全资产锚"的关键指标,正与芝商所FedWatch工具上97.8%的降息预期形成奇妙共振——市场几乎笃定美联储将在10月议息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但一场关于"是否需要更激进宽松"的争论已在美联储内部炸开锅。从新任理事呼吁50个基点"急刹车",到同僚坚持25个基点"慢调整",再到交易员们加码押注"超常规降息",美联储正站在货币政策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选择都将牵动全球资本的脉搏。

内部博弈:50基点VS25基点的路线之争

美东时间10月16日,美联储迎来罕见的"政策观点碰撞日"。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率先抛出"激进派"主张,在采访中明确表示支持10月会议降息50个基点。"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给经济制造了更大下行风险,若货币政策保持当前紧缩程度,将实质性增加冲击的负面后果。"米兰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他观察到房地产市场正承受高利率的重压,而这一领域被其视为"对经济最重要的金融状况指标"。尽管他承认"实际可能仅降息25个基点",但强调与同事的分歧"在于速度而非目标",并坚持年内需累计降息125个基点以保护劳动力市场。

几乎同一时间,美联储理事沃勒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谨慎派"观点。"你不想犯错,所以避免错误的方法是谨慎行动。"沃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应维持每次25个基点的降息节奏,通过"边观察边调整"的方式应对经济变化。他给出的理由颇具说服力:过去六周民间部门数据持续反映劳动力市场疲软,但通胀率仍稳定在2.5%左右,且褐皮书并未显示经济陷入衰退。更值得关注的是,沃勒点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变量——AI革命的影响。"企业投资正高度集中于AI领域,扣掉AI后固定投资实际在下降,这种结构性变化不是美联储的周期性工具能解决的。"在他看来,过快降息可能扭曲市场对技术变革的适应节奏。

两位理事的分歧背后,是对经济基本面的不同判断。米兰将目光聚焦于房地产市场的"痛苦信号",认为住房成本下行将为通胀降温提供空间;沃勒则更关注劳动力市场的"渐进疲软",担心激进宽松会埋下通胀反弹隐患。这种分歧并非孤立存在,从美联储近期公开讲话来看,支持"加快降息"与"谨慎降息"的官员已形成大致均衡的两派,这也使得10月议息会议的讨论更具悬念。

市场狂欢:交易员押注"超常规降息"的逻辑

与美联储内部的谨慎讨论不同,利率市场的交易员们已开始"用脚投票"。近期与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挂钩的期权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12月到期的SOFR期权未平仓合约量显著攀升——这类期权恰好在12月美联储政策声明发布后两天到期,成为押注年底前两次议息会议的理想工具。交易员们的操作逻辑很清晰:尽管10月降息25个基点已成共识,但他们正加码押注12月会议至少实施一次50个基点的"超常规降息"。

这种激进押注背后有三重驱动力。首先是贸易紧张局势的再度升级,促使市场参与者急于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其次是美国政府"停摆"结束后的数据真空期,部分人士预期即将集中发布的经济数据将提供更多疲软证据;最后是国债市场的"先行信号"——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至年内低点3.489%,先锋集团投资组合经理John Madziyire直言"鉴于风险平衡状况,确实需要保持略微做多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涨情绪已形成自我强化:期权市场的对冲操作推低短期利率预期,而国债收益率下行又进一步验证了宽松预期,形成"预期-市场-再预期"的循环。

隐藏变量:缩表尾声与主席遴选的双重考验

在降息争论的背后,美联储还面临着两个更复杂的政策变量。其一便是持续三年多的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QT)。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0月15日的讲话中释放重要信号:"我们可能在未来数月接近缩表的尾声。"自2022年中期以来,美联储通过让债券到期不再续作的方式,已将资产负债表规模从9万亿美元降至6.6万亿美元。鲍威尔强调,此举是为了避免重演2019年9月货币市场异常紧张的局面,当前正密切监测回购利率等流动性指标。这一表态与米兰"很快停止缩表是明智之举"的观点形成呼应,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在降息的同时逐步退出量化紧缩,形成"双重宽松"组合。

其二是美联储主席的遴选进程。最新消息显示,财长贝森特已将候选名单从11人缩减至5人,包括现任理事沃勒、监管副主席鲍曼以及贝莱德高管里德等。值得注意的是,贝森特近期批评美联储"臃肿且职能扩张过度",暗示倾向于挑选一位愿意精简机构的候选人。这一背景使得当前的降息争论更具政治意味——新任主席的政策倾向可能彻底改变降息路径,而沃勒作为候选人之一公开表达谨慎立场,也被市场解读为"争取政治加分"的举动。

前路何方:在数据迷雾中寻找政策锚点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场政策博弈最直接的疑问是:未来降息到底会"快"还是"慢"?从目前态势看,10月降息25个基点已无悬念,但12月会议将成为关键节点。如果即将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就业市场显著恶化或通胀快速下行,米兰的"激进派"观点可能获得更多支持;若数据呈现"弱而不崩"的特征,沃勒的"谨慎派"路线将占据上风。摩根士丹利与嘉信理财的分歧也反映了这种不确定性——前者认为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告别"4时代",后者则坚持"通胀持续存在将使收益率保持在4%以上"。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场降息争论本质上是美联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新审视。在AI革命重塑产业结构、贸易摩擦持续扰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利率调整-经济反馈"机制是否依然有效?25个基点的"微调"能否应对结构性挑战?50个基点的"猛药"又是否会引发市场过度反应?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美联储的选择将为全球央行提供重要参考。当美国经济这艘巨轮驶入迷雾水域,货币政策的每一次转向都需精准拿捏——既不能因反应迟缓错失良机,也不能因操之过急引发新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财经   基点   风云录   资本   全球   米兰   市场   经济   收益率   通胀   谨慎   期权   利率   理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